儒学


拼音
rú xué
注音
ㄖㄨˊ ㄒㄩㄝˊ
词性
名词
繁体
儒學

儒学rú xué

  1. 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2. 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3. 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分解意思

  • 拼音 rú 部首 人 总笔画 16

    儒 [ rú ] 1. 指读书人。 如 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如 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 同“懦”,懦弱。

  • 拼音 xué 部首 子 总笔画 8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如 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 如 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 掌握的知识。 如 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如 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引证文献

  1. 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世之学 老子 者絀儒学,儒学亦絀 老子。”
    《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父 頡,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唐•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皇考讳 郇,以儒学进,官至侍御史。”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

  2. 元、明、清 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元史·选举志一》:“依儒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
    明•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自家 南家府 儒学生员 陈最良。”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捷报贵府老爷 杨 讳 允,钦选 应天 淮安府 沭阳县 儒学正堂。”

  3. 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国语辞典

儒学rú xué

  1. 儒家的思想教义。

    例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2. 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