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


拼音
zhī fǔ
注音
ㄓ ㄈㄨˇ
词性
名词

知府zhī fǔ

  1. 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例宁夏知府。——唐·高适《别董大》知府朱孝纯。——清·姚鼐《登泰山记》

    英magistrate of district;

分解意思

  • 拼音 zhī,zhì 部首 矢 总笔画 8

    知 [ zhī ] 1.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知 [ zhì ] 1. 同“智”,智慧。

  • 拼音 fǔ 部首 广 总笔画 8

    府 [ fǔ ]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如 府库。天府。 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 如 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 如 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4. 国家行政机关。 如 政府。官府。 5. 古同“腑”,脏腑。

引证文献

  1. 官名。 唐•制于京都及创业驻幸之地特置为府,至 宋•则潜藩之地皆升为府。或置牧、尹,或以朝臣出任,知府"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066fd19c6>权知府事,省称知府。 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官名,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清 代因之。

    《水浒传》第四六回:“知府随即取了供词,行下公文,委当方里甲,带了仵作公人,押了邻舍、 王公 一干人等,下来检验尸首,明白回报。”
    清•龚自珍 《江南安庆府知府何公墓志铭》:“龚自珍 娶于 山阴 何氏,实知府 裕均 从女孙。”

  2. 智慧的府库。形容智慧丰富。

    引汉•王充 《论衡·辨祟》:“孔子 圣人,知府也。”

国语辞典

知府zhī fǔ

  1. 职官名。为明清两代一府的行政长官。

网络解释

知府 (地方职官名)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翻译

  • 英语 prefectural magistrate (during Tang to Qing times)​
  • 法语 magistrat préfectoral (pendant la période de Tang à Qi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