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词


拼音
zhī cí
注音
ㄓ ㄘˊ
繁体
卮詞

卮词(卮詞)zhī cí

  1. 见“卮辞”。

分解意思

  • 拼音 zhī 部首 卩 总笔画 5

    卮 [ zhī ] 1. 古代盛酒的器皿。 如 卮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如《诸子卮卮》) 2. 古同“栀”,栀子。

  • 拼音 cí 部首 讠 总笔画 7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 如 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 如 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 如 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引证文献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巵词

    zhī cí

    ㄓㄧ ㄘㄧˊ

    同“ 巵辞 ”。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

    清 梁章钜 《北东园日记诗》:“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