膰俎


拼音
fán zǔ
注音
ㄈㄢˊ ㄗㄨˇ

膰俎fán zǔ

  1. 盛膰肉的祭器。亦借指祭肉。

分解意思

  • 拼音 fán,pán 部首 肉 总笔画 16

    膰 [ fán ] 1. 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如 “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 2. 送给祭肉。 如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膰 [ pán ] 1. 大腹。

  • 拼音 zǔ 部首 人 总笔画 9

    俎 [ zǔ ] 1.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 如 俎豆(①“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②祭祀,崇奉)。 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的砧板。 如 刀俎(刀和砧板)。 3. 姓。

引证文献

  1. 盛膰肉的祭器。亦借指祭肉。

    《史记·孔子世家》:“桓子 受 齐 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 孔子 遂行。”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 孔子 遂行。”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膰俎

膰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án zǔ ,是指盛膰肉的祭器。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