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包肚


拼音
tāng bāo dù
注音
ㄊㄤ ㄅㄠ ㄉㄨˋ
繁体
湯包肚

汤包肚tāng bāo dù

  1.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分解意思

  • 拼音 tāng,shāng 部首 水 总笔画 6

    汤 [ tāng ] 1. 热水。 如 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 煮东西的汁液。 如 米汤。参(shēn )汤。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 如 鸡汤。菜汤。清汤。 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 如 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5. 中药的剂型。 如 汤剂。汤药。 6. 姓。 汤 [ shāng ] 1. 〔~~〕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浩浩~~”。

  • 拼音 bāo 部首 勹 总笔画 5

    包 [ bāo ]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 如 包装。包饺子。 2. 包好了的东西。 如 邮包。背(bèi )包。 3. 装东西的袋。 如 书包。皮包。 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如 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5. 总揽,负全责。 如 包销。包揽。 6. 保证。 如 包赔。包在我身上。 7. 约定的,专用的。 如 包饭。包工。 8. 围。 如 包围。包剿。 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 如 包子。糖包儿。 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 如 脓包。 11. 姓。

  • 拼音 dù,dǔ 部首 肉 总笔画 7

    肚 [ dù ] 1.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 如 肚子。肚胁。肚皮。牵肠挂肚(挂念,不放心)。 2.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 如 炉肚儿。 3.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 如 腿肚子。手指头肚儿。 肚 [ dǔ ] 1.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 如 猪肚子。羊肚儿。烩肚丝。

引证文献

  1.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引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汤包肚:“京师酒肆,最膾炙者汤包肚。按:《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注:晋灼 曰:‘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潯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亦作“汤爆肚”。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汤包肚

汤包肚,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