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荡


拼音
bō dàng
注音
ㄅㄛ ㄉㄤˋ
繁体
波盪

波荡bō dàng

  1. 水波摇荡。比喻动荡、不稳定。

    英heave; surge;

分解意思

  • 拼音 bō 部首 水 总笔画 8

    波 [ bō ]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 如 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响到,牵涉到)。 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 如 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 拼音 dàng 部首 艸 总笔画 9

    荡 [ dàng ] 1. 清除,弄光。 如 荡平。扫荡。荡除。倾家荡产。 2. 洗涤。 如 洗荡。涤荡。荡口(漱口)。 3. 摇动。 如 摇荡。荡漾。荡桨。 4.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 如 荡逸。放荡。浪荡。荡子。荡妇。狂荡。荡检逾闲。 5. 四处走动。 如 游荡。逛荡。 6. 广大平坦的样子。 如 浩荡。 7. 浅水湖。 如 芦花荡。

引证文献

  1. 亦作“波盪”。

  2. 水波摇荡;荡漾。

    引汉•张衡 《西京赋》:“河 渭 为之波盪, 吴岳 为之陁堵。”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悠扬的歌声在早晨清爽的空气里波荡,分外中听。”

  3. 动荡,不安定。

    《后汉书·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剧千里,地什 汤 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

  4. 鼓动;影响。亦指受鼓动;受影响。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王 何 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説,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餘俗,至今为患。”
    金•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次韵实作者之大病也。诗道至 宋•人已自衰弊,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 东坡,亦不免波荡而从之。”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僕闻人之为学,每视乎一时之所趋,风气波荡,羣然相和。”

  5. 奔竞,追逐名利。

    《晋书·刘弘传》:“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輒以徵士 伍朝 补 零陵 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6. 流离迁徙。见“波荡”。

    《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 晋•干宝 《搜神记·张聘》:“百姓波荡,从乱如归。”
    唐•高适 《东征赋》:“过 盱眙 之邑屋,伤 义帝 之波荡。”

国语辞典

波荡bō dàng

  1. 动荡、不安。也作「波荡」。

    《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

网络解释

波荡

波荡,指动荡,不稳定;奔竞。见《后汉书·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