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勑


拼音
xuān lài
注音
ㄒㄩㄢ ㄌㄞˋ

宣勑(宣?)xuān lài

  1. 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 发布命令。

  3. 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分解意思

  • 拼音 xuān 部首 宀 总笔画 9

    宣 [ xuān ] 1. 公开说出,散布。 如 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 2. 疏导。 如 宣泄。 3. 古代帝王的大室。 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 如 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 5. 姓。

  • 拼音 chì 部首 力 总笔画 10

    勑 [ chì ] 1. 同“敕”。

引证文献

  1. 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 发布命令。

    《后汉书·耿弇传》:“弇 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勑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 巨里城。”
    南北朝 以后,专指发布诏命。 《宋书·文帝纪》:“便可宣敕内外,各有荐举。当依方銓引,以观厥用。”

  3. 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故宣、敕之授受亦有尊卑之分。

    《资治通鉴·晋高祖天福六年》:“帝之发 大梁 也, 和凝 请曰:‘车驾已行, 安从进 若反,何以备之?’帝曰:‘卿意如何?’ 凝 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 郑王,闻变则书诸将名,遣击之;帝从之。”
    胡三省 注:“宣出於枢密院,敕出於中书门下,时并枢密院於中书。”
    《金史·外国传上·西夏》:“詔 陕西 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勅,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明•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元 之宣勅皆用纸。一品至五品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为勅,色以赤。虽异乎古之誥勅用织綾,亦甚简古而费约,可尚也。”
    按,《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