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笞


拼音
kūn chī
注音
ㄎㄨㄣ ㄔ

髡笞kūn chī

  1. 亦作“髠笞”。

  2. 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

分解意思

  • 拼音 kūn 部首 髟 总笔画 13

    髡 [ kūn ] 1.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如 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2. 古代指和尚。 3. 古代称修剪树枝。

  • 拼音 chī 部首 竹 总笔画 11

    笞 [ chī ] 1. 用鞭杖或竹板打。 如 鞭笞。 2.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如 笞刑。

引证文献

  1. 亦作“髠笞”。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

    《后汉书·史弼传》:“詔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
    《魏书·刘昶传》:“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懌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髡笞

kūn chī ㄎㄨㄣ ㄔㄧ

亦作“髠笞”。 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后汉书·史弼传》:“诏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 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怿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