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书


拼音
chì shū
注音
ㄔˋ ㄕㄨ
繁体
敕書

敕书chì shū

  1.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分解意思

  • 拼音 chì 部首 攴 总笔画 11

    敕 [ chì ] 1. 帝王的诏书、命令。 如 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2. 告诫。 如 申敕。戒敕。 3. 古同“饬”,整顿。

  • 拼音 shū 部首 乙 总笔画 4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如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如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如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如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如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如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如 说书。听书。

引证文献

  1.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中央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官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

国语辞典

敕书chì shū

  1. 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
    《西游记·第三九回》:「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

网络解释

勑书

勑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ài shū,是指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