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拼音
sì chuān shěng
注音
ㄙˋ ㄔㄨㄢ ㄕㄥˇ

  1. 简称“川”,别称“蜀”。在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面积48.47万平方千米。人口8163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有彝、藏等少数民族。明代置四川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四川省。省会成都。东部为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区;西部属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等。水能丰沛。工业部门较齐全,以重工业为主。东部四川盆地农业发达,稻米、油菜籽、桑蚕茧和生猪产量居全国前列。西部为中国重要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

分解意思

  •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

    四 [ sì ]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如 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拼音 chuān 部首 巛 总笔画 3

    川 [ chuān ] 1. 河流。 如 名山大川。川流不息。 2. 平原,平地。 如 平川。米粮川。 3. 〔~资〕旅费。 4. 特指中国四川省。 如 川剧。川菜。川贝。

  • 拼音 shěng,xǐng 部首 目 总笔画 9

    省 [ shěng ] 1. 地方行政区域。 如 省份。省会。 2. 节约,不费。 如 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3. 简易,减免。 如 省略。省称。省写。 4. 中国古官署名。 如 中书省(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5. 古代称王宫禁地。 如 省中。省闼(禁中)。 省 [ xǐng ] 1. 检查。 如 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 2. 知觉,觉悟。 如 省悟。发人深省。 3. 看望父母、尊亲。 如 省亲。省视。

引证文献

国语辞典

四川省sì chuān shěng

  1. 省名。因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四大川,故名。位于长江上游,东界湖北,南界贵州、云南,西界西康,北界陕西、甘肃,东南界湖南,西北界青海。面积三十万零三千三百一十八平方公里。省会成都市。因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易于防守,也称为「天府之国」。

网络解释

翻译

  • 英语 Sichuan province (Szechuan)​ in southwest China, abbr. 川[Chuan1] or 蜀[Shu3], capital Chengdu 成都[Cheng2 du1]
  • 德语 Provinz Sichuan (China)​ (Eig, Geo)​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