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榾”。
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泛指根部。
榾 [ gù ] 1. 〔~柮(duò)〕断木头,如“~~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暧如汤。”
柮 [ duò ] 1. 断。 柮 [ zuó ] 1. 〔~枂〕柱端木。 柮 [ wù ] 1. 古同“杌”,树无枝。
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引前蜀 贯休 《深山逢老僧》诗之一:“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
宋•陆游 《霜夜》诗之二:“榾柮烧残地炉冷,喔吚声断天窗明。”
清•曹寅 《和静拙翁围炉原韵》:“絶塞穹庐火,山堂榾柮炉。”
郁达夫 《出奔》一:“同村同姓的闲人等,当冬天农事之暇,坐上香火炉前去烤榾柮火。”
泛指根部。
木头,可当炭用。也作「骨柮」。
引《西游记·第二八回》:「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一双蓝脚,悬崖榾柮枒槎。」
榾柮,汉语词汇。
拼音:gǔ duò
释义:1、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2、泛指根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