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名词。共同犯罪的人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者。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如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如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如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如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如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如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如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如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如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如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犯 [ fàn ] 1. 抵触,违反。 如 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 如 犯人。罪犯。 3. 侵害,进攻。 如 侵犯。秋毫无犯。 4. 触发,发作。 如 犯病。犯愁。犯疑。 5. 做错事情。 如 犯错误。
法律名词。共同犯罪的人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者。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引《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内,於是开写正犯、干犯名色。”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权发监中,待提到正犯就放。”
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比差》:“凡抗拘不到,已改差拿,而牌上正犯,仍有不到,必该差明知必责,定受重贿,希图破调。必重责,严限补拘,自无不到。”
法律上指二人以上共同为犯罪行为时,其实施犯罪行为者为正犯;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近主犯 首犯
对侵害结果或者危险结果的发生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正犯。(犯罪事实支配理论)。正犯并非仅存在于共同犯罪之中,只表明其对法益侵害事实起到的支配作用。
共同犯罪人中直接参加实施犯罪行为的罪犯,又称“实行犯”。在清代《大清律例·刑律篇》中已见正犯这个用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