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尨


拼音
fèi méng
注音
ㄈㄟˋ ㄇㄥˊ

吠尨fèi méng

  1. 亦作“吠厖”。

  2. 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分解意思

  • 拼音 fèi 部首 口 总笔画 7

    吠 [ fèi ] 1. 狗叫。 如 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 拼音 lóng,máng,méng,páng 部首 尢 总笔画 7

    尨 [ lóng ] 1. 同“龙”。 尨 [ máng ] 1. 多毛的狗。 2. 杂色。 如 “衣之尨服。” 尨 [ méng ] 1. 〔~茸〕蓬乱的样子,如“孤裘~~。” 尨 [ páng ] 1. 古通“庞”,高大。 如 “虎见之,尨然大物也。” 2. 姓。

引证文献

  1. 亦作“吠厖”。吠叫的狗。

    引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金•王琢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歷树有惊鹊,悄隣无吠厖。”
    元•曹伯启 《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之一:“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
    明•刘基 《凉夜》诗:“瀟瀟凉雨泻簷瀧,聒聒鸣蛙似吠厖。”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吠尨

吠尨,读音fèi máng,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吠叫的狗。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