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骼埋胔


拼音
yăn gé mái lián
注音
ㄧㄢˇ ㄍㄜˊ ㄇㄞˊ ㄌㄧㄢˊ
词性
成语

掩骼埋胔yǎn gé mái zì

  1. 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亦作:掩骼埋窆。

分解意思

  • 拼音 yǎn 部首 手 总笔画 11

    掩 [ yǎn ] 1. 遮蔽,遮盖。 如 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2. 关,合。 如 掩闭。掩门。掩卷。 3.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 如 掩了手。 4.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如 掩杀。掩击。掩袭。

  • 拼音 gé 部首 骨 总笔画 15

    骼 [ gé ] 1. 骨头。 如 骨骼(亦作“骨胳”)。

  • 拼音 mái,mán 部首 土 总笔画 10

    埋 [ mái ] 1. 葬。 如 埋葬。 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 如 掩埋。埋地雷。 3. 隐藏。 如 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 埋 [ mán ] 1. 〔~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

  • 拼音 zì 部首 肉 总笔画 12

    胔 [ zì ] 1. 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 如 “掩骼埋胔。” 2. 瘦。 如 羸胔老弱。

引证文献

  1. 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
    郑玄 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后汉书·质帝纪》:“方春戒节,賑济乏戹,掩骼埋胔之时。”
    清•冯桂芬 《苏太义园记》:“然则 文王 之事奚以称焉?而掩骼埋胔又何以纪於《月令》也。”
    亦作“掩骼埋窆”。 《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国语辞典

掩骼埋胔yǎn gé mái zì

  1. 掩埋腐烂的尸体。

    《礼记·月令》:「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