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噤


拼音
kǒu jìn
注音
ㄎㄡˇ ㄐㄧㄣˋ

口噤kǒu jìn

  1. 口紧闭。

分解意思

  • 拼音 kǒu 部首 口 总笔画 3

    口 [ kǒu ]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如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 瓶子口。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 门口。港口。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如 古北口。喜峰口。 5. 破裂的地方。 如 口子。

  • 拼音 jìn 部首 口 总笔画 16

    噤 [ jìn ] 1. 闭口不说话。 如 噤口。噤声。噤若寒蝉。 2. 因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如 噤战。寒噤。

引证文献

  1. 口紧闭。

    引汉•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
    唐•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
    明•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刘禪 之病,牙关紧闭,口噤不开,无所用药者也。”

国语辞典

口噤kǒu jìn

  1. 口紧闭。

    引唐·杜甫〈后苦寒〉诗二首之一:「元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网络解释

口噤

病症名。指牙关紧闭,口不能开的症状。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