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清犹存此戏。清陆次云《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倒 [ dǎo ] 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如 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 如 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倒 [ dào ] 1.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如 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2.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如 倒水。倒茶。 3. 反过来,相反地。 如 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4. 向后,往后退。 如 倒退。倒车。 5. 却。 如 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喇 [ lǎ ] 1. 〔~叭〕a.一种管乐器,铜制。b.喇叭筒状,有扩音作用的东西,如“汽车~~” 2. 〔~嘛教〕佛教的一派,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 3. 〔~嘛〕中国藏语,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师傅”。
金•元 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 清 犹存此戏。
引清•陆次云 《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龟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甌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復迴风滚雪,摇絳蜡,故使人惊。哀艷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清•周亮工 《书影》卷七:“今京师阉宦,畜童子为觔斗、舞盘诸杂戏者,谓之倒喇。”
清•徐釚 《南州草堂词话》卷下:“倒喇, 金•元 戏剧名也,似俗而雅。”
清•樊彬 《燕都杂咏·历代旧闻》:“倒喇传新曲,甌灯舞更轻。筝琶齐入破,金铁作边声。”
自注:“元 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俱一人弹之,又顶甌起舞。”
倒喇》(蒙语又歌又舞的意思)和现在流传于内蒙古杜尔伯特部族的《顶碗舞》(头上顶碗)以及广泛流行于鄂尔多斯民间的《筷子舞》、《酒盅舞》等,和佛教舞《灯舞》、《珠腊》都有很密切的渊源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