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闾


拼音
bǐ lǘ
注音
ㄅㄧˇ ㄌㄩˊ
繁体
比閭

比闾bǐ lǘ

  1. 木名。即棕榈。

分解意思

  • 拼音 bǐ 部首 比 总笔画 4

    比 [ bǐ ]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 如 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2. 能够相匹。 如 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 如 三比二。 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 如 比例。比值。 5. 譬喻,摹拟。 如 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6. 靠近,挨着。 如 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7. 和,亲。 如 比顺。 8. 及,等到。 如 比及。

  • 拼音 lǘ 部首 门 总笔画 9

    闾 [ lǘ ] 1.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2.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 如 倚闾而望。闾里。闾巷。闾左(秦代居于里门之左的贫苦百姓)。 3. 汇聚。 如 尾闾(水闾汇聚之处,泄水的处所)。

引证文献

  1. 木名。即棕榈。

    《逸周书·王会》:“白州 比閭,比閭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孔晁 注:“白州 东南,蛮与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释:“愚谓比閭即‘并閭’也。 《本草拾遗》云:櫚木出 安南,性坚,紫黑色。有花纹者名曰‘花閭’。”

  2. 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
    宋•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比闾

比闾是木名,即棕榈,出自《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闾,比闾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