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贼


拼音
máo zéi
注音
ㄇㄠˊ ㄗㄟˊ
繁体
蝥賊
近义词
败类

蝥贼máo zéi

  1.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分解意思

  • 拼音 máo 部首 虫 总笔画 15

    蝥 [ máo ] 1. 〔斑~〕昆虫,腿细长,鞘翅上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农作物,可入药。

  • 拼音 zéi 部首 贝 总笔画 10

    贼 [ zéi ] 1. 偷东西的人,盗匪。 如 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 如 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3. 害,伤害。 如 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4. 邪的,不正派的。 如 贼心不死。 5. 狡猾。 如 贼溜溜。 6. 副词,很。 如 贼冷。贼亮。贼横(hèng )。

引证文献

  1.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国语辞典

蝥贼máo zé

  1.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也作「蟊贼」。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

    近败类

网络解释

蝥贼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máo zéi

意思是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出自等《左传·成公十三年》。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