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司


拼音
mù sī
注音
ㄇㄨˋ ㄙ

牧司mù sī

  1. 监督举发。

  2. 管民政的地方官。

分解意思

  • 拼音 mù 部首 牛 总笔画 8

    牧 [ mù ] 1. 放养牲口。 如 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 2. 治。 如 牧民(治理人民)。 3. 古代治民之官。 如 州牧。

  • 拼音 sī 部首 口 总笔画 5

    司 [ sī ] 1. 主管,操作。 如 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 2. 官署名称。 如 人事司。 3. 视察。 如 司日月之长短。 4. 姓。

引证文献

  1. 监督举发。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司马贞 索隐:“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史记·酷吏列传》:“置伯格长以牧司姦盗贼。”

  2. 管民政的地方官。

    《晋书·李重传》:“汉•革其弊,斟酌 周 秦,并建侯守,亦使分土有定,而牧司必各举贤,贡士任之乡议,事合圣典,比踪三代。”
    《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国语辞典

牧司mù sī

  1. 司察。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王温舒传》:「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

  2. 治民的官吏。

    《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地。」

  3. 互相纠发。

    《史记·卷六八·商君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网络解释

牧司

牧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ù sī ,是指监督举发;也指管民政的地方官。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