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那里。
口语。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
那 [ nà ] 1.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 如 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那 [ nǎ ] 1.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那 [ nèi ] 1.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如 那个。那五年。 那 [ nā ] 1. 姓。
儿 [ ér ] 1. 小孩子。 如 婴儿。儿戏。 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 如 男儿。儿女情。 3. 儿子,男孩子。 如 儿子。生儿育女。 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5. 助詞。 如 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口语。那里。
引张天翼 《丰年》一:“陈七 把那双浓浓的眉毛皱了起来:‘没呀,那姓 奚 的小子在那儿,不便说。’”
口语。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
例如:打那儿起,他每天都很用功。
何处。也作「那里」。
例如:「你家住在那儿?」
近那里
否定的谦词。也作「那里」。
例如:「那儿!那儿!多亏您的资助,才能渡此难关。」
彼处。
例如:「别把东西放在那儿,容易搅混。」
彼时。
例如:「打那儿起,他就每天清晨念半个小时的英文。」
释义:
1、那里
例子:那儿的天气很热。
2、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
例子:打那儿起,他就每天早晨用半小时来锻炼身体。
2.中篇小说。作者曹征路,发表于《当代》2004年第四期。小说描述的是某矿机厂工会主席“我小舅”试图阻止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失败后自杀身亡的故事。小说发表后,立即受到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一般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左翼文学”或“工人阶级伤痕文学”的开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