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注音
ㄓ ㄋㄢˊ ㄦˊ ㄊㄨㄟˋ
词性
动词 成语
感情
贬义词
繁体
知難而退
近义词
如丘而止 急流勇退 望而却步 功成身退 畏葸不前 打退堂鼓 听天由命 半途而回
反义词
再接再厉 急流勇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力争上游 知难而上 知难而进 百折不挠 金石可镂 一马当先 迎难而上 镂刻不停

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

  1. 原指作战时要见机而动,不硬做做不到的事情。后指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去克服。

    英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分解意思

  • 拼音 zhī,zhì 部首 矢 总笔画 8

    知 [ zhī ] 1.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知 [ zhì ] 1. 同“智”,智慧。

  • 拼音 nán,nàn,nuó 部首 隹 总笔画 10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如 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 如 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 如 难听。难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 如 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 如 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 如 发难。非难。责难。 难 [ nuó ] 1. 古同“傩”。

  • 拼音 ér 部首 而 总笔画 6

    而 [ ér ] 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 如 从上而下。

  • 退

    拼音 tuì 部首 辵 总笔画 9

    退 [ tuì ]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 如 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2. 离开,辞去。 如 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3. 送还,不接受,撤销。 如 退还。 4. 脱落。 如 退色。退毛。减退。 5. 和柔的样子。 如 退然。 6. 迟缓,畏缩。 如 “求也退”。

引证文献

  1. 谓作战时应见机而动,如果力不能克则应退却,以免受损失。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吴子·料敌》:“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晋书·蔡豹传》:“詔曰:‘知难而退,诚合兵家之言。’”

  2. 泛指因遇困难而退缩。

    引宋•杨万里 《答本路安抚张尚书》:“某不才多病之身……知难而退,弃官九载。”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谁知他们在河边测了测水位,却知难而退,倒转车身回去了。”

国语辞典

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

  1. 本指作战时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则退却。后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宋·杨万里〈答本路安抚张尚书〉:「某不才多病之身,一生寡偶,几覆车于太行,沉舟于吕梁,知难而退,弃官九载。」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