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时


拼音
năng shí
注音
ㄋㄤˇ ㄕˊ
繁体
曩時

曩时nǎng shí

  1. 往时;以前。

分解意思

  • 拼音 nǎng 部首 日 总笔画 21

    曩 [ nǎng ] 1. 以往,从前,过去的。 如 曩日。曩年。曩时。曩者(从前)。曩昔。

  • 拼音 shí 部首 日 总笔画 7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 如 时间。时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 如 时代。古时。 3. 泛指一段时间。 如 时光。时令。时分。 4. 现在的,当前的。 如 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5. 常常。 如 时常。学而时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 如 时序。四时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 时钟。时差(chā)。 9. 某一时刻。 如 按时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 如 时而。时阴时晴。 11. 机会。 如 时机。待时而动。 12. 姓。

引证文献

  1. 往时;以前。

    引汉•贾谊 《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宋•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诸帅府復得与家俱行,无復曩时之患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至於 禹 域,进化虽紆,然其官府治具,社会人事,繁错万端,本非曩时之 日本 比也。”

国语辞典

曩时nǎng shí

  1. 以前。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序〉:「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也作「曩昔」、「曩日」。

    《文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网络解释

曩时

曩时,汉语词汇。

拼音:nǎngshí

释义:即往时、以前。

出自(汉)贾谊的《过秦论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