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纽


拼音
páng niǔ
注音
ㄆㄤˊ ㄋㄧㄡˇ
繁体
旁紐

旁纽páng niǔ

  1.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正纽”。

  2. 旧诗八病之一。

分解意思

  • 拼音 páng,bàng 部首 方 总笔画 10

    旁 [ páng ] 1. 左右两侧。 如 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2. 其他,另外。 如 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3. 广,广泛。 如 旁征博引。 4. 邪、偏。 如 旁门左道。 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 如 偏旁。竖心旁儿。 旁 [ bàng ] 1. 古同“傍”,靠。

  • 拼音 niǔ 部首 纟 总笔画 7

    纽 [ niǔ ] 1. 器物上可以提起或系挂的部分。 如 秤纽。印纽。 2. 可以扣合衣物的球状物、片状物或其它形状的东西。 如 纽扣。 3. 操纵的机键;关键。 如 电纽。枢纽。纽带。 4. 瓜果等刚结的果实。 如 瓜纽儿。

引证文献

  1.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正纽”。

  2. 旧诗八病之一。参见“八病”。

    引明•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八病”:“……七曰旁纽,八曰正纽。”
    原注:“旁纽,谓如十字已有‘田’字,不得着‘寅’、‘延’字。”

国语辞典

旁纽páng niǔ

  1. 发音部位相同的声纽。如非、敷、奉等。

网络解释

旁纽

音韵学术语之一。指同一类声母之中相邻的声母,如牙音组“见溪群疑”各母中之见母与溪母,其关系称为“旁纽”,它们所形成的“双声关系”,称为“旁纽双声”。齐梁间诗人沈约请人提出的写作诗歌应避免的“八病”之一。其内容是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不然,就是犯了“旁纽”的毛病。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这两句诗中,鱼字与月字的声母同属古音疑,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