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朴


拼音
dà pǔ
注音
ㄉㄚˋ ㄆㄨˇ
繁体
大樸

大朴dà pǔ

  1. 谓原始质朴之大道。

分解意思

  •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

    大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如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 如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如 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如 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 如 老大。 6. 敬辞。 如 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 如 大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如 大概。大凡。 大 [ dài ] 1. 〔~夫〕医生(“夫”读轻声)。 2.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 pǔ,pò,pō,piáo 部首 木 总笔画 6

    朴 [ pǔ ] 1.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 如 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2. 朴实,朴素。 如 质朴。俭朴。 朴 [ pò ] 1. 朴树,落叶乔木,花淡黄色。木材可制器具。 朴 [ pō ] 1. 〔~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朴 [ piáo ] 1. 姓。

引证文献

  1.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引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君無文於上,民無競於下;物全理順,莫不自得。”
    唐•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爲讀此書,大樸難久存。”
    宋•叶適 《<谢景思集>序》:“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纖巧,完補大樸。”
    明•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嗚呼!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
    参见“大朴(tài pǔ)”。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 《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
    一本作“太朴”。 宋•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大朴

大朴,汉语词汇。

拼音:dà pǔ

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