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旦


拼音
qī dàn
注音
ㄑㄧ ㄉㄢˋ

七旦qī dàn

  1. 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苏祗婆善弹琵琶,于北周武帝时随突厥皇后入朝,传述龟兹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分解意思

  • 拼音 qī 部首 一 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拼音 dàn 部首 日 总笔画 5

    旦 [ dàn ] 1. 早晨。 如 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 如 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 如 老旦。花旦。 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引证文献

  1. 西域 龟兹 (今 新疆 库车 )人 苏祗婆 善弹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时随 突厥 皇后入朝,传述 龟兹 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参阅 清•凌廷堪 《燕乐考原》、 向达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林谦三 《隋唐燕乐调研究》、 潘怀素 《从古今字谱论龟兹乐影响下的民族音乐》

    《辽史·音乐志》:“隋高祖 詔求知音者, 郑译 得 西域 苏祗婆 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説,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
    《辽史·音乐志》:“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七旦

qī dàn ㄑㄧ ㄉㄢˋ

七旦

西域 龟兹 (今 新疆 库车 )人 苏祗婆 善弹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时随 突厥 皇后入朝,传述 龟兹 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辽史·音乐志》:“ 隋高祖 诏求知音者, 郑译 得 西域 苏祗婆 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说,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辽史·音乐志》:“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参阅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 向达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林谦三 《隋唐燕乐调研究》、 潘怀素 《从古今字谱论龟兹乐影响下的民族音乐》。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