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


拼音
tóng shēng
注音
ㄊㄨㄥˊ ㄕㄥ
词性
形容词
繁体
同聲

同声tóng shēng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英simultaneous;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英same sound;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例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英(speak)at the same time;

  4. 言语腔调相同。

    例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李渔《闲情偶寄》

    英same tone;

分解意思

  • 拼音 tóng,tòng 部首 口 总笔画 6

    同 [ tóng ]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 如 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 如 同流合污。 4. 姓。 同 [ tòng ] 1. 〔胡~〕见“胡”。

  • 拼音 shēng 部首 士 总笔画 7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如 声音。声带。 2. 消息,音讯。 如 声息。不通声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如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 名誉。 如 名声。 5. 音乐歌舞。 如 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引证文献

  1.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参见“同声相应"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bd52dc4d8>同声相应”。

    引汉•贾谊 《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陆机 《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李白 《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元好问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2.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引汉•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3.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4. 指言语腔调相同。

    引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国语辞典

同声tóng shēng

  1. 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例如:「异口同声。」

  2. 同行、同业。

    《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网络解释

同声

同声是汉语词汇,

拼音tóng shēng,

释义: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4、指言语腔调相同。

出处《新书·胎教》。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