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史


拼音
gōng shǐ
注音
ㄍㄨㄥ ㄕˇ

公史gōng shǐ

  1. 诸侯掌典礼之官。

分解意思

  • 拼音 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4

    公 [ gōng ]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如 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如 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 国家,社会,大众。 如 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 如 公开。公报。公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如 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 敬辞,尊称男子。 如 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 雄性的。 如 公母。公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如 公公。外公(外祖父)。 9. 姓。

  • 拼音 shǐ 部首 口 总笔画 5

    史 [ shǐ ]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如 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如 太史。内史。 3. 古代官职。 如 刺史。御史。 4. 姓。

引证文献

  1. 诸侯掌典礼之官。

    《仪礼·既夕礼》:“公史自西方东面,命毋哭。”
    郑玄 注:“公史,君之典礼书者。”
    贾公彦 疏:“案《周礼》大史小史皆掌礼,则诸侯史亦掌典礼可知。”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公史

诸侯掌管典礼的官吏。

出处

《仪礼·既夕礼》:“公史自西方东面。命毋哭。主人主妇皆不哭。读遣卒。命哭。灭烛出。” 郑玄注:“公史,君之典礼书者。” 贾公彦疏:“案《周礼》大史小史皆掌礼,则诸侯史亦掌典礼可知。”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