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


拼音
cháng tíng
注音
ㄔㄤˊ ㄊㄧㄥˊ
繁体
長亭

长亭cháng tíng

  1.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

    英road-side pavilion;

分解意思

  • 拼音 cháng,zhǎng 部首 长 总笔画 4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 如 长度。 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 如 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 如 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如 他长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 如 长疮。 2. 增加。 如 长知识。 3. 排行第一的。 如 长子。长兄。长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 如 长辈。长者。家长。 5. 领导人;负责人。 如 部长。校长。

  • 拼音 tíng 部首 亠 总笔画 9

    亭 [ tíng ] 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 如 书亭。邮亭。岗亭。 3. 适中,均匀。 如 亭匀。 4. 正,当。 如 亭午(正午,中午)。

引证文献

  1.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参见“长亭"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63135a3c0>十里长亭”。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唐•杜牧 《题齐安城楼》诗:“不用凭栏苦迴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群音类选·<新水令>套曲》:“水程过了山程狭,短亭过了长亭罢,何日里结煞。”
    清•龚自珍 《摸鱼儿》词:“朝朝送客长亭岸,身似芦沟柳树。”

国语辞典

长亭cháng tíng

  1. 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站。

    引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网络解释

长亭 (古诗)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