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俗称大烟。见“阿片”
例阿芙蓉,芙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又,以花色似芙蓉而得名。——李时珍《本草纲目》
英opium;
阿 [ ā ]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 如 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 [ ē ] 1. 迎合,偏袒。 如 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2. 凹曲处。 如 山阿。
芙 [ fú ] 1. 〔~蓉〕a.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称“木芙蓉”;b.荷花的别称。 2. 〔~蕖〕荷花的别称。 3. 〔~蓉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简称“蓉城”或“蓉”。
蓉 [ róng ] 1. 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 如 椰蓉。豆蓉。 2.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 如 蓉城。
即鸦片。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参见“阿片”。
引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阿芙蓉》:“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乾用之。故今市者,犹有苞片在内。”
陈少白 《尤少纨之略史》:“及资将罄,则以其餘购阿芙蓉若干,麵包若干,携归,穷日夜之力以尽其阿芙蓉,觉饿,则嚙麵包以充飢。”
阿片的别名。参见「阿片」条。
读音:a fu rong
解释:即鸦片。唐朝时称罂粟即为阿芙蓉
出处: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十五:“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
释名 名阿片。俗作鸦片
气味 酸、涩、温、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忌食葱
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
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
青叶包着。花开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赤痢用红花的
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附方 阿芙蓉现已通称阿片或鸦片,普遍用为镇痛剂、止泻剂、催眠剂及镇静剂,常用于止前、止泻及镇咳。制剂有阿片粉、阿片流浸膏、阿片酊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