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


拼音
zhàng cè
注音
ㄓㄤˋ ㄘㄜˋ

杖策zhàng cè

  1. 亦作“杖筴”。

  2. 拄杖。

  3. 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4. 谓追随;顺从。

分解意思

  • 拼音 zhàng 部首 木 总笔画 7

    杖 [ zhàng ] 1. 扶着走路的棍子。 如 手杖。拐杖。 2. 泛指棍棒。 如 擀面杖。禅杖。 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 如 杖脊。 4. 古同“仗”,恃,凭倚。

  • 拼音 cè 部首 竹 总笔画 12

    策 [ cè ]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 鞭打。 如 策马。鞭策。 3. 激励,促进。 如 策动。策勉。 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 如 简策。 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 如 策命。策免。策封。 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如 策论。策问。 7. 杖。 如 策杖。 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 计谋,主意,办法。 如 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 姓。

引证文献

  1. 亦作“杖筴”。

  2. 拄杖。

    《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3. 执马鞭。谓策马而行。

    《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唐•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4. 谓追随;顺从。

    《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公达 委身於 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国语辞典

杖策zhàng cè

  1. 手拿拐杖。

    《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2. 手持鞭子。

    引晋·陆机〈猛虎行〉:「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3. 顺从追随。

    《魏书·卷二四·张衮传》:「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达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网络解释

杖策

杖策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 杖筴 ”。

拼音:zhànɡ cè

解释:1、拄杖。2、执马鞭。3.谓追随;顺从。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