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轸


拼音
qí zhěn
注音
ㄑㄧˊ ㄓㄣˇ
繁体
齊軫

齐轸qí zhěn

  1. 与车轸相平。

  2. 犹并驾。

分解意思

  • 拼音 qí,jì,zī,zhāi 部首总笔画 6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 如 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 如 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 如 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 如 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 如 南朝齐。北朝齐。 齐 [ jì ] 1. 调剂。 如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 2. 药剂。 如 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 如 百年,寿之大齐。 4. 成功;成熟。 如 事能得齐。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 如 齐三日而后行。 3. 庄敬。 如 齐庄。齐严。

  • 拼音 zhěn 部首 车 总笔画 9

    轸 [ zhěn ] 1. 古代指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借指车;引申为方形。 如 车轸。轸石(方石)。 2. 伤痛。 如 轸怀。轸念。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引证文献

  1. 与车轸相平。

    《后汉书·舆服志上》:“龙旂九斿,七仞齐軫,以象大火。”
    李贤 注引 郑玄 曰:“軫谓车后横木。”

  2. 犹并驾。

    引汉•张衡 《南都赋》:“於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齐轸

与车轸相平/犹并驾

qí zhěn ㄑㄧˊ ㄓㄣˇ

齐轸(齐轸)

(1).与车轸相平。《后汉书·舆服志上》:“龙旂九斿,七仞齐轸,以象大火。” 李贤 注引 郑玄 曰:“轸谓车后横木。”

(2).犹并驾。 汉 张衡 《南都赋》:“於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