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令


拼音
kē líng
注音
ㄎㄜ ㄌㄧㄥˊ

科令kē lìng

  1. 法令;律条。

分解意思

  • 拼音 kē 部首 禾 总笔画 9

    科 [ kē ]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 如 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 如 科室。财务科。 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 如 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 如 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5. 判定(刑罚)。 如 科处(chù)。科罚。 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 如 笑科。科白。 7. 古同“棵”。

  • 拼音 líng,lǐng,lìng 部首 人 总笔画 5

    令 [ líng ]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 lǐng ]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 lìng ]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 如 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 如 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 如 令人兴奋。 4. 时节。 如 时令。节令。 5. 美好,善。 如 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 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 如 小令。如梦令。

引证文献

  1. 法令;律条。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劝人生业,为制科令。”
    《晋书·刑法志》:“凡所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为增,於旁章科令为省矣。”

国语辞典

科令kē lìng

  1. 法令。

    《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勿因科令,加虐羸弱。」
    《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劭传》:「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网络解释

科令

kē lìng ㄎㄜ ㄌㄧㄥˋ科令

法令;律条。《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劝人生业,为制科令。”《晋书·刑法志》:“凡所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为增,於旁章科令为省矣。”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