掆鼓


拼音
gāng gǔ
注音
ㄍㄤ ㄍㄨˇ
繁体
㧏鼓

掆鼓(㧏鼓)gāng gǔ

  1. 乐器名。一种小鼓。长三尺,上有盖,隋大业中炀帝宴享曾用之,奏乐时常先敲击之以引大鼓。见《文献通考·乐九》。按,《隋书·音乐志中》作“棡鼓”。

  2. 曲名。传为黄帝既杀蚩尤所作,共十章。见《文献通考·乐九》

分解意思

  • 拼音 gāng 部首 手 总笔画 11

    掆 [ gāng ] 1. 同“扛”。舉;抬。《玉篇•手部》:“掆,舉。” 2. 頂。《西遊記》第五十六回。 如 “獃子慌了,往山坡下築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掆住鈀齒。” 掆 [ gàng ] 1. 扛,舉。《廣韻•宕韻》:“掆,捎掆,舁也。出《字林》。”

  • 拼音 gǔ 部首 鼓 总笔画 13

    鼓 [ gǔ ]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如 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 如 耳鼓。石鼓。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如 鼓吹。鼓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 如 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 高起,凸出。 如 鼓包。鼓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引证文献

  1. 乐器名。一种小鼓。长三尺,上有盖, 隋大业 中 炀帝 宴享曾用之,奏乐时常先敲击之以引大鼓。见《文献通考·乐九》。按,《隋书·音乐志中》作“棡鼓”。

  2. 曲名。传为 黄帝 既杀 蚩尤 所作,共十章。见《文献通考·乐九》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掆鼓

掆鼓,读作gāng gǔ,汉语词语,是乐器名,也是曲名。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