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


拼音
guó nàn
注音
ㄍㄨㄛˊ ㄋㄢˋ
词性
名词
繁体
國難

国难guó nàn

  1. 国家的患难、灾难,特指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国家灾难。

    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

    英national calamity(caused by foreign aggression); troubles in our native land;

分解意思

  • 拼音 guó 部首 囗 总笔画 8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如 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2. 特指中国的。 如 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 3. 姓。

  • 拼音 nán,nàn,nuó 部首 隹 总笔画 10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如 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 如 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 如 难听。难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 如 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 如 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 如 发难。非难。责难。 难 [ nuó ] 1. 古同“傩”。

引证文献

  1. 国傩。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又名方相氏。难,通“儺”。按,傩,驱逐疫鬼谓之傩。

    《礼记·月令》:“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郑玄 注:“此难,难阴气也。”

  2. 国家的危难。

    《汉书·翟方进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闻国难,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 元帝 以为 秦州 刺史,加都督,授以东讨之略。”
    宋•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明•王猷定 《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诗:“国难轻妻子,时危重甲兵。”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中山先生 鱼日乘兵舰归 粤,整军经武,以靖国难。”

国语辞典

国难guó nàn

  1. 国家的危难。

    《三国演义·第五回》:「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网络解释

国难

国难,是指国家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刻,如遇到外国侵略、特大自然灾害等。语出《礼记·月令》:“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