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


拼音
bì kòu
注音
ㄅㄧˋ ㄎㄡˋ

避寇bì kòu

  1. 亦作“避宼”。

  2. 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分解意思

  • 拼音 bì 部首 辵 总笔画 16

    避 [ bì ] 1. 躲,设法躲开。 如 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2. 防止。 如 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 拼音 kòu 部首 宀 总笔画 11

    寇 [ kòu ] 1.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 如 盗寇。贼寇。 2. 侵略者来侵犯。 如 寇边。 3. 姓。

引证文献

  1. 亦作“避宼”。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庄子·让王》:“吴 军入 郢,説(屠羊説 )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
    唐•杜甫 《遣兴》诗之一:“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清•方文 《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馀杭赋此赠之》诗之四:“我欲移家为避宼,他时不虑买山钱。”
    清•李调元 《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避寇

避寇,读音为bì kòu ㄅㄧˋ ㄎㄡ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