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流行性传染病。
疠 [ lì ] 1. 瘟疫。 如 疠疫。 2. 恶疮。 3. 杀。
疾 [ jí ] 1. 病,身体不舒适。 如 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2. 一般的痛苦。 如 疾苦。 3. 疼痛。 如 疾首蹙额。 4. 恨。 如 疾恶如仇。 5. 同“嫉”,妒忌。 6. 弊病,缺点。 如 “寡人有疾”。 7. 快,迅速。 如 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疫病。流行性传染病。
引《周礼·天官·疾医》:“四时皆有癘疾。”
郑玄 注:“癘疾,气不和之疾。”
贾公彦 疏:“癘谓癘疫……癘气与人为疫。”
《世说新语·文学》“晏(何晏 )闻 弼(王弼 )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其秋,遇癘疾亡,时年二十四。”
《南史·文学传·周兴嗣》:“兴嗣 两手先患风疽,十二年,又染癘疾,左目盲。”
疠疾,汉语词语,读音为lì jí,释义为疫病、流行性传染病,即麻疯病。出自《周礼·天官·疾医》、《世说新语·文学》、《南史·文学传·周兴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