铓锣


拼音
máng luó
注音
ㄇㄤˊ ㄌㄨㄛˊ
繁体
鋩鑼

铓锣máng luó

  1. 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

分解意思

  • 拼音 máng 部首 钅 总笔画 11

    铓 [ máng ] 1. 刀剑等的尖端;锋刃。 如 锋铓。剑铓。 2. 光芒。 如 “雄戟耀铓。”

  • 拼音 luó 部首 钅 总笔画 13

    锣 [ luó ] 1.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 如 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锣鼓喧天。紧锣密鼓。

引证文献

  1. 我国 云南 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

    引云南 傣 族民歌《地上的天堂》:“傣 家人欢聚在 澜沧江 畔,鋩锣敲得震天响。”
    《中国民间故事选·小木匠》:“他愤然的转回宫廷,敲起无数面鋩锣。”

国语辞典

铓锣máng luó

  1. 乐器名。一种云南、广西等地民族的打击乐器,用特制的响铜铸成,面圆体厚,直径二十至三十厘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执槌,音色浑厚洪亮。

网络解释

铓锣

铓锣、铓又称冬锣。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 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 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 龙孟,德昂 族称孟、巩蒙,独龙族称笼、冬等等。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