箅子


拼音
bì zǐ
注音
ㄅㄧˋ ㄗˇ

箅子bì zi

  1. 一种有网眼用以隔物的器具。如蒸锅中的竹屉等。

    英grate;

分解意思

  • 拼音 bì 部首 竹 总笔画 14

    箅 [ bì ] 1. 〔~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如“竹~~”、“纱~~”。

  • 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引证文献

  1. 一种有洞眼用以隔物的器具。如蒸锅中的竹屉等。

    引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説文》:‘箅,所以蔽甑底。必至切。’三州谓烝食所藉竹具曰箅子。”

国语辞典

箅子bì zi

  1. 原指平面而有空隙的竹器,今泛称一般有空隙及间隔作用的器物。如蒸食物用的「竹箅子」、下水道的「铁箅子」。

网络解释

箅子

箅子在过去一般是指由切割、打磨好的竹片,纵横两层扣接在一起,架在锅、釜、鼎等炊具中,用以蒸焖食物的炊具,多为圆形。现在出现了一些聚合材料、铁、铝、不锈钢等合金材料制成的箅子,加上边框,便成其为笼屉了。在这里,箅子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起食物,便于水蒸气和热量更好地被食物吸收。

另外,箅子也出现在给排水设施设备名称、机械设备名称之内,如镂空的窨井盖可以叫箅子,水管中用以过滤杂质的金属网可以叫箅子,水龙头上的过滤头子也可以叫做箅子,油箱口上的金属网也叫箅子。在这里,箅子的作用,主要是过滤。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