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莫舞


拼音
gōng mò wǔ
注音
ㄍㄨㄥ ㄇㄛˋ ㄨˇ

公莫舞gōng mò wǔ

  1. 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

分解意思

  • 拼音 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4

    公 [ gōng ]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如 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如 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 国家,社会,大众。 如 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 如 公开。公报。公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如 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 敬辞,尊称男子。 如 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 雄性的。 如 公母。公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如 公公。外公(外祖父)。 9. 姓。

  • 拼音 mò,mù 部首 艸 总笔画 10

    莫 [ mò ] 1. 不要。 如 莫哭。 2. 没有,无。 如 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 如 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莫 [ mù ] 1. 古同“暮”。

  • 拼音 wǔ 部首 舛 总笔画 14

    舞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 如 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 如 舞弊。舞文弄墨。

引证文献

  1. 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

    《宋书·乐志一》:“又云 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 晋、宋•谓之《巾舞》。其説云:汉高祖 与 项籍 会 鸿门,项庄 舞剑,将杀 高祖,项伯 亦舞,以袖隔之,且语 庄 云:“公莫。”
    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 汉王 也。 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 项伯 衣袖之遗式。’《宋书·乐志》曰:‘按《琴操》《公莫渡河》,然则其声所从来已久。俗云 项伯,非也。’《古今乐録》曰:‘《巾舞》,古有歌辞,讹异不可解。 江 左以来,有歌无辞。 沉约 疑是《公无渡河曲》。今三调中自有《公无渡河》,其声哀切,故入瑟调,不容以瑟调离於舞曲。惟《公无渡河》,古有歌有弦,无舞也。’” 唐•李贺 《公莫舞歌》序:“公莫舞歌者, 项伯 翼蔽 刘沛公 也。”

国语辞典

公莫舞gōng mò wǔ

  1. 一种古代的舞蹈。分祭祀的郊庙颂舞与娱乐的民间杂舞。舞者持巾起舞。

    《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网络解释

公莫舞

公莫舞又称公莫巾舞,是一种传统古典舞。其辞全文载《宋书》卷二十二、《乐府诗集》卷五十四,片断载《南齐书·乐志》。已故东北师大杨公骥教授,1950年撰《汉巾舞歌辞句读及研究》,后经增补写成《西汉歌舞剧巾舞的句读和研究即1986年发表,不仅将本辞、和声(衬字)等予以区分,更重要的是分出了“母”与“子”两个角色,指出:《公莫舞》是写儿子出外谋生、与母亲分手的情景,“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中国最早的一出有角色、有情节、有科白的歌舞剧。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