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


拼音
yún ní
注音
ㄩㄣˊ ㄋㄧˊ
繁体
雲霓

云霓yún ní

  1. 见“云霓”。

分解意思

  • 拼音 yún 部首 二 总笔画 4

    云 [ yún ] 1. 说话,引文。 如 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如 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 如 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 如 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5. 通“芸”。众多。 6. 通“纭”。纷纭。

  • 拼音 ní 部首 雨 总笔画 16

    霓 [ ní ] 1. 虹的一种,亦称“副虹”。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多了一次,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引证文献

  1. 亦作“云蜺”。

  2. 虹。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蜺;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
    宋•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3. 借指高空。

    引唐•柴夔 《望九华山》诗:“九华 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4. 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

    《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
    《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5. 指画有彩虹的旗帜。

    《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元•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6. 喻桥梁。

    引唐•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国语辞典

云霓yún ní

  1. 云与虹。为下雨的征象。因大旱必盼云霓,故亦可比喻为人所渴望的事物。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2. 旌旗。

    《楚辞·屈原·离骚》:「扬云霓之唵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3. 比喻谗佞邪恶的小人。

    《楚辞·屈原·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

网络解释

云蜺

云蜺(云蜺)

yún ní

ㄧㄨㄣˊ ㄋㄧ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