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口


拼音
nì kǒu
注音
ㄋㄧˋ ㄎㄡˇ

溺口nì kǒu

  1. 谓因言语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祸殃。语本《礼记·缁衣》:“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孔颖达疏:“君子溺于口者,言卿大夫之君子以口伤人,而致怨恨,遂被覆没,亦如溺于水不能自治也。”

分解意思

  • 拼音 nì,niào 部首 水 总笔画 13

    溺 [ nì ] 1. 淹没。 如 溺水。溺死。 2. 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 如 溺爱。沉溺。 溺 [ niào ] 1. 同“尿”。

  • 拼音 kǒu 部首 口 总笔画 3

    口 [ kǒu ]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如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 瓶子口。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 门口。港口。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如 古北口。喜峰口。 5. 破裂的地方。 如 口子。

引证文献

  1. 谓因言语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祸殃。

    引语本《礼记·缁衣》:“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
    孔颖达 疏:“君子溺於口者,言卿大夫之君子以口伤人,而致怨恨,遂被覆没,亦如溺於水不能自治也。”
    清•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诚使邪蒿必斥,自严溺口之防;定知摛藻为华,竚入点头之选。”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溺口

溺口,汉语词汇。

拼音:nì kǒu

释义:谓因言语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祸殃。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