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气


拼音
tàn qì
注音
ㄊㄢˋ ㄑㄧˋ
词性
动词
繁体
嘆氣
近义词
叹息 嗟叹 太息 咨嗟 慨气

叹气tàn qì

  1. 舒发心中愤郁之气。

    英sigh; heave a sigh;

分解意思

  • 拼音 tàn 部首 口 总笔画 5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 如 叹气。叹息。悲叹。叹惋。长吁短叹。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 如 叹赏。叹服。赞叹。叹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 如 咏叹。一唱三叹。

  • 拼音 qì 部首 气 总笔画 4

    气 [ qì ]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2.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4.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5.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7. 欺压。 如 受气。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10.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引证文献

  1. 舒发心中愤郁之气。

    引晋•潘尼 《送卢景宣》诗:“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頽。”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何玉凤 ﹞想到这里,不禁长叹了口气。 张金凤 道:‘姐姐叹气,也当不了説话。’”因心里不痛快或不如意而吐出长气,发出声音。 《水浒传》第十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嘆气吹嘘,对老都管説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我们直恁地苦!’”《荡寇志》第七八回:“蔡京 不做声,摇着头只是嘆气。”
    丁玲 《水》:“他们不住的走去走来,不住的要叹气,心被不安和怜悯冻住。”

国语辞典

叹气tàn qì

  1. 呼出长气,以舒散心中的烦闷和悲伤。

    《红楼梦·第六〇回》:「探春便叹气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

    近太息 叹息

网络解释

叹气

(动)因忧伤郁闷,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多用于口语:唉声~气。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