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灰


拼音
qì huī
注音
ㄑㄧˋ ㄏㄨㄟ
繁体
棄灰

弃灰qì huī

  1. 把灰烬弃在路上。殷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商君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

分解意思

  • 拼音 qì 部首 廾 总笔画 7

    弃 [ qì ] 1. 舍去,扔掉。 如 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

  • 拼音 huī 部首 火 总笔画 6

    灰 [ huī ] 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 如 纸灰。灰烬。洋灰。灰飞烟灭。 2. 尘土。 如 灰尘。 3. 特指“石灰”。 如 灰墙。灰膏。 4. 黑白之间的颜色。 如 灰色。灰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 5. 志气消沉。 如 心灰意懒。

引证文献

  1. 把灰烬弃在路上。 殷 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商君 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 之法刑弃灰於街者。 子贡 以为重,问之 仲尼。

    引仲尼 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於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汉•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商君 刑弃灰於道,而 秦 民治。”
    宋•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
    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 明•张萱 《疑耀·秦法弃灰》:“秦 法,弃灰於道者弃市。此固 秦 法之苛,第弃灰何害於事,而苛酷如此?余尝疑之,先儒未有发明者。偶閲《马经》,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马驹遇之輒死,故石矿之灰,往往令马落驹。 秦 之禁弃灰也,其为畜马计耶?”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弃灰

殷 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商君 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刑弃灰於街者。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