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三足之鳖。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足 [ zú ] 1. 脚。 如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 如 鼎足。碗足。 3. 充分,够量。 如 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4. 完全。 如 足以。足色。 5. 值得,够得上。 如 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6. 增益。 如 以昼足夜。
鳖 [ biē ] 1.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传说中的三足之鳖。
引《山海经·中山经》:“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说他变了三足鳖。”
三足鳖,出自《山海经》,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动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