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乡 [ xiāng ] 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 如 乡村。穷乡僻壤。 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 如 家乡。故乡。乡井。乡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讪 [ shàn ] 1. 讥笑。 如 讪笑。讪骂。 2. 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如 讪讪。搭讪(为把尴尬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引汉•扬雄 《法言·渊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訕。”
汪荣宝 义疏:“《説文》:‘訕,谤也。’是訕即妄毁之谓,无往而为訕谤以取憎於人,行为与乡原相反,而贼德则同,故名之曰‘乡訕’。”
《论语》中有“乡愿”一词(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扬雄《法言》则出现了“乡讪”一词与“乡愿”相对照,很有可能是扬雄自创的词汇: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讪。(《法·渊》),後世还有人沿用这个词,比如宋代李廌《济南集》卷六:“吾知其明足以辨道原,其勇足以辟乡讪,而又研精极虑,作是百诗,不为权幸之禽犊……”明代邵宝《容春堂集》卷九:“我怀先生陋彼乡讪”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