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蔕


拼音
shì dì
注音
ㄕˋ ㄉㄧˋ

柿蔕shì dì

  1. 亦作“柹蒂”。柿子与茎、叶相连的部分。可入药。

  2. 绫的一种。

分解意思

  • 拼音 shì 部首 木 总笔画 9

    柿 [ shì ] 1. 落叶乔木,果实为扁圆形或圆椎形浆果,黄或橙红色,可食。 如 柿子。柿饼。柿霜。

  • 拼音 dì 部首 艸 总笔画 14

    蔕 [ dì ] 1. 同“蒂”。

引证文献

  1. 柿子与茎、叶相连的部分。可入药。

    引唐•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蔕,食者必捻其蔕。”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柿》:“古方单用柹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

  2. 绫的一种。一本作“柿蒂”。

    引唐•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