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棱

棱(棱)是什么意思

  • 模棱两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模棱两可móléngliǎngkě

    含含糊糊,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旗帜鲜明(我们要~地抵制不正之风,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是不行的。)

  • 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儿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儿的

    【释义】:

    棱,棱角。形容人古板挑剔,认死理。《儿女英雄传》四〇:他那个脾气儿,只怕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儿的呢!那可怎么想行得去呀?

  • 二不棱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二不棱登

    【释义】:

    愣头愣脑,傻里傻气。《醒世姻缘传》六二:惟独一个二不棱登的妇人,制伏得你狗鬼听提,先意承志,百顺百从。

  • 老棱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棱子lǎo léng zi

    比喻凶横的老犯人。蒋子龙《收审记》“‘鹰头’,就是犯人中的流氓头,谁也惹不起。也叫‘老棱子’。”

  • 棱-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棱稜léng

    ①四方的木头。《后汉书·班固传》:“设璧门之凤阙,上极~而栖金雀。”(柧gū棱:宫殿上转角处的瓦脊。)②物体的棱角。韩愈《南山》:“晴明出~角,缕脉碎分绣。”薛能《夏日蒲津寺居》:“宿寝书~叠,行吟杖迹稠。”③威势。《汉书·李广传》:“威~憺乎邻国。”《后汉书·班固传》:“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

    【棱棱】①严寒的样子。鲍照《芜城赋》:“~霜气,蔌蔌风威。”②威严方正的样子。《新唐书·崔从传》:“从为人严伟,立朝~有风望。”

  • 三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棱sān léng

    【释义】:

    即荆三棱。

  • 三棱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棱镜sān léng jìng

    【释义】:

    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参见“棱镜”。

  • 荆三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荆三棱jīng sān léng

    【释义】:

    草名。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症瘕积聚等症。

  • 侧不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侧不棱zhāi bu leng

    【释义】:

    见“侧不楞”。

  • 侧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侧棱zhāi leng

    【释义】:

    方言。向一边斜。杨朔《秘密列车》:“你看它们侧棱侧棱翅膀,瞅一瞅,去了一歇又回来,飞来飞去,一天五六次。”又如:侧棱着身子睡。

  • 地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棱dì léng

    【释义】:

    田地中的埂子。稍稍高出地面,状如狭窄的小路,主要作用是区分地界。华山《碉堡线上》:“他伏在地棱旁边,没头没脑地打着乱枪。”

  • 扑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扑棱pū leng

    【释义】:

    见“扑楞”。

  • 四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四棱sì léng

    【释义】:

    也作“四楞”。四面有棱角。如:四棱铁;四楞木条。

  • 多棱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棱镜duō lèng jìng

    【释义】:

    棱镜。多指三棱镜。

  • 波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波棱bō léng

    【释义】:

    波浪。刘半农《回声》:“那里的海,无量数的波棱,纵着,横着,铺着,叠着,翻着,滚着…”

  • 波棱盖-现代汉语大词典

    波棱盖bō léng gài

    【释义】:

    方言。膝盖。刘亚舟《男婚女嫁》:“砍掉咱的腿,咱用波棱盖爬,也不能停!”

  • 格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格棱gē lēng

    【释义】:

    象声词。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丁宁)翻了身,听见外间屋还是格棱格棱地唠咯。”

  • 棱1-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1léng稜

    【释义】:

    ①物体的棱角。鲁迅《高老夫子》:“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至今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②物体上呈条状凸起的部分。吴组缃《山洪》:“每个人都在颤抖着牙齿;牙关咬的起了棱,勃露在耳根和腮巴上。”又如:搓板的棱儿。③将物体的边角放于另一物之上。郭沫若《北伐途次》:“城下的兵士问他们为什么不开城,他们把手棱在颈子上,表示他们的长官要砍他们的脑袋了。”①喻威势。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弃疾转过身,目光有棱,冷笑着。”

  • 棱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子léng zi

    【释义】:

    方言。物体的边角。如:木头棱子。

  • 棱皮龟-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皮龟léng pí guī

    【释义】:

    也叫革龟。爬行纲,棱皮龟科。长达2米余,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七条纵棱;腹甲骨化不完全,有五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甚长,后肢短。尾短。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沿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甲可制装饰品。

  • 棱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台léng tái

    【释义】:

    棱锥台的简称。

  • 棱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光léng guāng

    【释义】:

    威严的目光。茅盾《色盲》:“他的圆眼睛的棱光注在林白霜的略带严肃意味的脸上,足有半分钟之久。”

  • 棱角-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角léng jiǎo

    【释义】:

    ①物体的边角或尖角。峻青《女英雄孙玉敏》:“在上妇女识字班的时候,她总是比别人早早的就到了学校,在学校的院子里,用断桌子腿顺着棱角就瞄起来:跪式、立式、卧式。”②比喻人所显露出来的锋芒。杨朔《十年》:“周大爷忍泣吞声,一辈子受的这类苦楚,数也数不清,就把他磨得没一点棱角,只要能讨好人,尽量讨好。”

  • 棱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线léng xiàn

    【释义】:

    物体的边角线,也指物体上的条状隆起。鲁迅《“这也是生活”…》:“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都和我有关。”

  • 棱柱-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柱léng zhù

    【释义】:

    也叫角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相互平行的多面体。

  • 棱柱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柱体léng zhù tǐ

    【释义】:

    多面体的一种。两个底面是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 棱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眼léng yǎn

    【释义】:

    威严的眼睛。郭沫若《大鹫》:“西比利亚的大鹫!你喙如黄铜,爪如铁钩,你棱眼望着天空,拍拍地鼓着翅儿怒吼。”

  • 棱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棱léng léng

    【释义】:

    ①形容人消瘦骨立。丁玲《粮秣主任》:“我望着这瘦骨棱棱的老汉,他不多说话,静静的望着我,嘴角上似乎挂着一点似笑非笑的神气。”②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刘白羽《樱花》:“这烈火就在这碧海、这大地、这棱棱山谷、这漠漠森林。”③象声词。叶圣陶《绿衣》:“潮水似的狂风在空际涌过,震得我室的窗棱棱地响。”

  • 棱缘-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缘léng yuán

    【释义】:

    棱角边缘。梁斌《红旗谱》:“爬城是一件苦事。他用脚尖抵住狭窄的城墙砖的棱缘,一步一步往上爬,一滑脚就会跌下来。”

  • 棱锥-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锥léng zhuī

    【释义】:

    由一个多边形和若干个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围成的多面体。也称角锥。它的体积等于高与底面积乘积的三分之一。

  • 棱锥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锥台léng zhuī tái

    【释义】:

    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叫做“棱锥台”。简称棱台。

  • 棱缝-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缝léng fèng

    【释义】:

    方言。漏洞,破绽。老舍《骆驼祥子》:“有一天,拉到了西城,他看出点棱缝来。在护国寺街西口和新街口没有一个招呼‘西苑哪?清华呀?’的。”

  • 棱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镜léng jìng

    【释义】:

    用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器件,在光学仪器中用来把复合光分解成光谱或用来改变光线的方向。也叫三棱镜。

  • 棱鳀-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鳀léng tí

    【释义】:

    鱼纲,鳀科。体延长,侧扁,长达10余厘米。银白色。吻圆钝,口大,上颌骨延长。腹部具棱鳞。为温带和热带近海小型食用鱼类。我国沿海均产。种类颇多。

  • 棱2-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2lèng

    【释义】:

    田埂。古也用作约计田亩远近多少的单位。

  • 棱坎-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坎lèng kǎn

    【释义】:

    田野中的土坎。杨朔《万古青春》:“烟起了,部队冲过第二道铁丝网,一气冲上个棱坎。”

  • 棱3-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3lēng

    【释义】:

    见“扑棱”。

  • 棱4-现代汉语大词典

    棱4líng

    【释义】:

    地名用字。黑龙江省有穆棱县。

  • 模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模棱mó léng

    【释义】:

    遇事不置可否,态度含糊。茅盾《昙》:“兰女士的头动了一下,那态度是模棱得很,表示不出‘然’或‘否’。”

  • 模棱两可-现代汉语大词典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

    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语出《旧唐书·苏味道传》。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 威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威棱wēi léng

    【释义】:

    威力;威势。郭沫若《惠施的性格与思想》:“当时离三代神道设教的时代未远,一切天地间的自然现象都是上帝的创造,都是上帝的威棱,不容有人怀疑,也不曾有人过问。”

  • 歪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歪棱wāi leng

    【释义】:

    歪斜。老舍《二马》:“玛力姑娘的蓝眼珠一转,歪棱着脑袋噗哧一笑:‘反正这些话有理!’”

  • 有棱有角-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棱有角yǒu léng yǒu jiǎo

    【释义】:

    ①比喻为人有锋芒,有主见。古华《芙蓉镇》:“(女首长)十分强调培养有棱有角的女接班人。”②形容表情严峻。老舍《四世同堂》:“‘那是你的事,我没法管!’冠先生的脸板得有棱有角的说。”

  • 眉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眉棱méi léng

    【释义】:

    生长眉毛的略微高起的部位。鲁迅《高老夫子》:“(他)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

  • 眉棱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眉棱骨méi léng gǔ

    【释义】:

    生眉毛处的骨头。鲁迅《铸剑》:“(那人)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

  • 锋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锋棱fēng léng

    【释义】:

    ①指物体的锋芒、棱角。叶圣陶《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②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臧克家《自白》:“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

  • 翘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翘棱qiáo leng

    【释义】:

    方言。木板、纸张等的平面受湿再变干而不平。如:这些木板子晒得都翘棱了。

  • 觚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觚棱gū léng

    【释义】:

    ①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也借指宫阙。郁达夫《偶成》:“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复梦长安。”②借指京城。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也借指故国。梁启超《游箱根浴温泉作》:“忽起觚棱思,乡心到玉关。”

  • 黑三棱-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三棱hēi sān léng

    【释义】:

    ①草名。根茎可入药,可酿酒。②荸荠的别名。以叶背有三棱剑脊而得名。

  • 五棱子-汉语大词典

    五棱子

    【1】果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五棱子﹐形甚詭異﹐瓣五出﹐如田家碌蝳狀。味酸﹐久嚼微甘。{閩中}謂之羊桃。”

  • 側不棱-汉语大词典

    側不棱

    【1】见“側3不楞”。

  • 側棱-汉语大词典

    側棱

    【1】方言。向一边斜。{杨朔}《秘密列车》:“你看它们侧棱侧棱翅膀﹐瞅一瞅﹐去了一歇又回来﹐飞来飞去﹐一天五六次。”如:侧棱着身子睡。

  • 儼故棱-汉语大词典

    儼故棱

    【1】墨名。{清}{姚鼐}《论墨绝句》之四:“時工只解緣邊漆﹐不悟堅金儼故棱。”

  • 冰棱-汉语大词典

    冰棱

    亦作“[冰楞]”亦作“[冰稜]”【1】比喻锋芒毕露或刚强正直。《北齐书·卢询祖传》:“謗毁日至﹐素論皆薄其爲人。{長廣}太守{邢子廣}目二{盧}云:‘{詢祖}有規檢{禰衡}﹐{思道}無冰稜{文舉}。’後頗折節。”{明}{夏完淳}《五子诗·陆鲲庭》:“舍人餐霞姿﹐冰棱簡遐質。”《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後汉书》:“因爲七言謡曰:‘不畏强禦{陳仲舉}﹐九卿直言有{陳蕃}……天下英秀{王叔茂}﹐天下冰楞{王秀陵}。’”

  • 荆三棱-汉语大词典

    荆三棱

    【1】草名。亦称三棱草。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癥瘕积聚等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荆三棱》〔释名〕引{苏颂}曰:“三棱﹐葉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著其他。”

  • 剛棱-汉语大词典

    剛棱

    【1】刚直而有锋芒。{章炳麟}《瑞安孙先生伤辞》:“及與人言學術﹐剛棱四注﹐談者皆披靡。”《後汉书·王允传》:“{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金}{元好问}《都运李丈哀挽》诗:“平日剛棱觸禍機﹐老年天遣故鄉歸。”

  • 劈棱簡-汉语大词典

    劈棱簡

    【1】古鞭属兵器名,无刃,有三棱或四棱。《水浒传》第八十回:“〔{周昂}〕懸一條簡銀杆﹐四方棱﹐賽金光劈楞簡。”

  • 地棱-汉语大词典

    地棱

    【1】田地中的埂子。稍稍高出地面,状如狭窄的小路,主要作用是区分地界。{华山}《远航集·碉堡线上》:“他伏在地棱旁边﹐没头没脑地打着乱枪。”

  • 四棱簡-汉语大词典

    四棱簡

    【1】见“四楞鐧”。

  • 四棱-汉语大词典

    四棱

    【1】四面有棱角。《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那個脾氣兒﹐只怕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楞兒的呢。”如:四棱铁﹑四楞木条。【2】四方角落,四周。{唐}{周贺}《寄金陵僧》诗:“行登總到諸山寺﹐坐聽蟬聲滿四稜。”

  • 廉棱-汉语大词典

    廉棱

    亦作“[廉稜]”【1】常用以喻端方不苟的行为。{明}{文徵明}《铁柯记》:“公居常若易與﹐而廉稜整整弗少弛。”【2】棱角。《礼记·聘义》“廉而不劌”{唐}{孔颖达}疏:“言玉體雖有廉棱﹐而不傷割于物。”{唐}{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兼呈梦得》诗:“廉稜露鋒刃﹐清越扣瓊瑰。”

  • 柧棱-汉语大词典

    柧棱

    【1】棱角。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锋芒。《明史·高弘图传》:“〔{高弘圖}〕柧棱自持﹐不依麗人。”【2】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明}{宋濂}《官岩院碑》:“陽馬四鶱﹐柧棱高翔。金浮翠流﹐輝輝煌煌。”《後汉书·班固传上》:“設{璧門}之{鳳闕}﹐上柧棱而棲金雀。”{李贤}注引《说文》:“柧棱﹐殿堂上最高之處也。”

  • 格棱-汉语大词典

    格棱

    【1】象声词。{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六:“〔{丁宁}〕翻了身﹐听见外间屋还是格棱格棱地唠咯。”

  • 棱-汉语大词典

    【1】地名用字。{黑龙江省}有{穆棱县}。

  • 棱-汉语大词典

    【1】见“紅不棱登”﹑“花不棱登”。

  • 棱-汉语大词典

    【1】田埂。古亦用作约计田亩远近多少的单位。{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四:“{杜}詩‘塹抵公畦棱’注:京師人指田遠近﹐多云幾棱。”今本{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棱”作“稜”。{清}{金焜}《龙华桥野眺》诗:“一灣流水映溪橋﹐千棱湖田入望遥。”【2】失神,发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只見{繼之}拿着一張報紙﹐在那裏發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我被他突然這一問﹐倒棱住了﹐不懂是什麽意思。”

  • 棱-汉语大词典

    《廣韻》鲁登切,平登,來。【1】有四角的木。{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引{汉}{服虔}《通俗文》:“木四方爲棱﹐八棱爲柧。”《後汉书·班固传上》:“設{璧門}之{鳳闕}﹐上柧棱而棲金雀。”【2】物体的棱角。{唐}{韩愈}《秋怀诗》之四:“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至今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赵树理}《地板》:“你三嫂穿鞋从新穿到旧﹐底棱上也不准有一点黑。”【3】物体上呈条状凸起的部分。{吴组缃}《山洪》十二:“每个人都在颤抖着牙齿;牙关咬的起了棱﹐勃露在耳根和腮巴上。”如:搓板的棱儿。【4】将物体的边角放于另一物之上。{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七:“城下的兵士问他们为什么不开城﹐他们把手棱在颈子上﹐表示他们的长官要砍他们的脑袋子。”【5】威势。《後汉书·班固传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师飙}{毛铁}}《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一章:“{弃疾}转过身﹐目光有棱﹐冷笑着。”【6】严厉。《後汉书·王允传》:“{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7】见“棱棱”。

  • 棱錐-汉语大词典

    棱錐

    【1】由一个多边形和若干个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围成的多面体。也称角锥。它的体积等于高与底面积乘积的三分之一。

  • 棱角-汉语大词典

    棱角

    【1】比喻人所显露出来的锋芒。{清}{计六奇}《明季北略·郑鄤本末》:“在廷在野﹐歲月均也﹐棱角不無太露。”{杨朔}《十年》:“{周大爷}忍泣吞声﹐一辈子受的这类苦楚﹐数也数不清﹐就把他磨得没一点棱角﹐只要能讨好人﹐尽量讨好。”【2】物体的边角或尖角。{唐}{韩愈}《南山诗》:“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艾青}《向太阳》诗:“一群穿着被煤烟弄脏了的衣服的工人扛抬着一架机器--金属的棱角闪着白光。”{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在上妇女识字班的时候﹐她总是比别人早早的就到了学校﹐在学校的院子里﹐用断桌子腿顺着棱角就瞄起来:跪式﹑立式﹑卧式。”{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变了﹐变成个瘪太阳﹐嘬腮梆﹐而棱角分明的脸。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

  • 棱鯷-汉语大词典

    棱鯷

    【1】古称“鮤”﹑“鱴”,也称“鮆”。鱼纲,鯷科。体延长,侧扁,长达十馀厘米。银白色。吻圆钝,口大,上颌骨延长。腹部具棱鳞。为温带和热带近海小型食用鱼类。我国沿海均产。种类颇多。

  • 棱森-汉语大词典

    棱森

    【1】森严貌。{清}{黄景仁}《岁暮篇》:“空庭有雙柏﹐棱森屹相向。宵雪助淒其﹐晨風作悲壯。”

  • 棱威-汉语大词典

    棱威

    【1】威势,威风。{郭沫若}《<咏史>之二》:“棱威一代{明成祖}﹐骨鯁千秋{方孝孺}。”{宋}{洪迈}《容斋四笔·李太白怖州佐》:“{裴君}不知何如人﹐至譽其貴而且賢﹐名飛天京﹐天才超然﹐度越作者﹐棱威雄雄﹐下慴羣物。”{王闿运}《<桂阳州志>序》:“{宋}議深討﹐{楊}始奮兵﹐棱威怵虣﹐反淳安甿。”

  • 棱皮龜-汉语大词典

    棱皮龜

    【1】也叫革龟。爬行纲,棱皮龟科。长达二米余,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七条纵棱;腹甲骨化不完全,有五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甚长,后肢短。尾短。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沿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肉粗,无实用价值,可制油;甲可制装饰品。

  • 棱峻-汉语大词典

    棱峻

    【1】严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正俗二》:“{泰}後爲都憲﹐巡撫{宣府}﹐風度棱峻。”

  • 棱綫-汉语大词典

    棱綫

    【1】物体的边角线,亦指物体上的条状隆起。{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都和我有关。”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九章:“棱线分明的一张嘴巴紧紧地扣闭着。”{鲁迅}《彷徨·高老夫子》:“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圆形的棱线。”

  • 棱鏡-汉语大词典

    棱鏡

    【1】用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器件,在光学仪器中用来把复合光分解成光谱或用来改变光线的方向。也叫三棱镜。

  • 棱棱-汉语大词典

    棱棱

    【1】失神发呆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繼之}棱棱的道:‘你説還有可笑的﹐却説了半天麻瘋的掌故﹐没有可笑的啊。’”

  • 棱光-汉语大词典

    棱光

    【1】威严的目光。{茅盾}《色盲》四:“他的圆眼睛的棱光注在{林白霜}的略带严肃意味的脸上﹐足有半分钟之久。”

  • 棱錐臺-汉语大词典

    棱錐臺

    【1】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叫做“棱錐臺”。简称棱台。

  • 棱觚-汉语大词典

    棱觚

    【1】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因其呈方角棱瓣之形,故称。{明}{夏完淳}《秦女卷衣》诗:“縹緲複殿冷棱觚﹐碧窗翠瓦綴珊瑚。”

  • 棱臺-汉语大词典

    棱臺

    【1】数学上棱锥台的简称。

  • 棱眼-汉语大词典

    棱眼

    【1】威严的眼睛。{郭沫若}《星空·大鹫》:“{西比利亚}的大鹫!你喙如黄铜﹐爪如铁钩﹐你棱眼望着天空﹐拍拍地鼓着翅儿怒吼。”

  • 棱坎-汉语大词典

    棱坎

    【1】田野中的土坎。{杨朔}《万古青春》:“烟起了﹐部队冲过第二道铁丝网﹐一气冲上个棱坎。”

  • 棱子-汉语大词典

    棱子

    【1】方言。物体的边角。如:木头棱子。

  • 棱縫-汉语大词典

    棱縫

    【1】方言。漏洞,破绽。{老舍}《四世同堂》十三:“{瑞丰}看出点棱缝来﹐心中很不高兴﹐向大哥提出质问。”{老舍}《骆驼祥子》二:“有一天﹐拉到了{西城}﹐他看出点棱缝来。在{护国寺街}西口和{新街口}没有一个招呼‘{西苑}哪?{清华}呀?’的。”

  • 棱棱-汉语大词典

    棱棱

    【1】寒冷貌。{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棱棱霜氣﹐蔌蔌風威。”{梁启超}《雷庵行》:“東方風雲日漸惡﹐棱棱秋氣滿林壑。”【2】威严方正貌。{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狄刘祠》:“{新安}{程敏政}有謁新祠詩:‘……權奸擾擾悲桑海﹐風節棱棱重斗山。’”{明}{郭登}《送岳季方还京》诗:“君歸復喜登臺閣﹐風裁棱棱尚如昨。”【3】形容山石突兀﹑重叠。{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刘白羽}《樱花》:“这烈火就在这碧海﹑这大地﹑这棱棱山谷﹑这漠漠森林。”{陈三立}《江上》诗之二:“棱棱千峯電擲眼﹐還我{匡廬}心所親。”【4】形容人消瘦骨立。{曹禺}《日出》第四幕:“他的长袍已经没有了﹐上身只是一件藏青破棉袄﹐领扣敞着﹐露出棱棱几根颈骨。”{丁玲}《粮秣主任》:“我望着这瘦骨棱棱的老汉﹐他不多说话﹐静静的望着我﹐嘴角上似乎挂着一点似笑非笑的神气。”{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病骨棱棱瘦欲飛﹐業根猶猶愛梅非……’此{陳伯西}詠梅絶筆也。”

  • 模棱兩端-汉语大词典

    模棱兩端

    【1】见“模棱兩可”。

  • 模棱兩可-汉语大词典

    模棱兩可

    【1】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堅白異同﹐模棱兩可﹐是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時﹐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模棱兩端]”。{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兩端﹐怕事之極。”

  • 模棱-汉语大词典

    模棱

    【1】见“模稜”。

  • 支棱-汉语大词典

    支棱

    【1】见“支楞”。

  • 威棱-汉语大词典

    威棱

    【1】见“威稜”。

  • 波棱-汉语大词典

    波棱

    【1】见“波稜”。

  • 波棱蓋-汉语大词典

    波棱蓋

    【1】方言。膝盖。{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七章:“砍掉咱的腿﹐咱用波棱盖爬﹐也不能停!”

  • 摸棱-汉语大词典

    摸棱

    【1】见“摸2稜”。

  • 撲棱-汉语大词典

    撲棱

    【1】见“撲楞”。

  • 有棱有角-汉语大词典

    有棱有角

    【1】喻为人有锋芒﹐有主见。{古华}《芙蓉镇》第四章二:“〔女首长〕十分强调培养有棱有角的女接班人。”【2】形容表情严峻。{老舍}《四世同堂》三七:“‘那是你的事﹐我没法管!’{冠先生}的脸板得有棱有角的说。”

  • 快棱憎-汉语大词典

    快棱憎

    【1】锐利貌。{元}{宋方壶}《一枝花·蚊虫》套曲:“瘦伶仃腿似蛛絲……快棱憎嘴似鋼錐。”

  • 眉棱-汉语大词典

    眉棱

    亦作“[眉稜]”【1】生长眉毛的略微高起的部位。{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他〕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唐}{李贺}《听颖师琴歌》:“{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宫真相眉棱尊。”{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笑彼紛紛乳臭﹐標勝氣於眉稜;亦且截截諞言﹐誇清班於頰舌。”{明}{袁宏道}《有所思》诗:“眉稜萬斤重﹐白日沉幽墨。”

  • 眉棱骨-汉语大词典

    眉棱骨

    【1】生眉毛处的骨头。{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那人〕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目眶者﹐目窠四圍之骨也。上曰眉棱骨﹐下即■骨﹐■骨之外即顴骨。”

  • 瘦棱棱-汉语大词典

    瘦棱棱

    同“[瘦稜稜]”【1】{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三:“那细嫩的满是青春活力的脸膛﹐一下子变得瘦棱棱的了﹐好像她刚害完一场大病。”{艾明之}《雨》:“{李阿镜}叹息地摇摇头﹐突然扒开自己的衣服﹐露出瘦棱棱的胸膛﹐一把抓住身边那个青工的手﹐把它按在自己的肋骨下面。”

  • 瘦骨棱棱-汉语大词典

    瘦骨棱棱

    同“[瘦骨嶙峋]”【1】{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王西彦}《古城的忧郁》:“{木木姐}惊慌地赶进门去﹐正好撞见那个白面鬼耸着瘦骨棱棱的肩膀﹐气虎虎地跨着大步跑出来。”

  • 發棱-汉语大词典

    發棱

    【1】发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走到堂屋裏﹐只見{繼之}拿着一張報紙﹐在那裏發棱。”

  • 翹棱-汉语大词典

    翹棱

    【1】方言。木板﹑纸张等的平面受湿再变干而不平。如:这些木板子晒得都翘棱了。

  • 達棱-汉语大词典

    達棱

    【1】谓将原木砍成四边形的椽子。《尚书大传》卷四:“其桷天子斲其材而礱之﹐加密石焉﹐大夫達棱﹐士首本﹐庶人到加。”《礼记·礼器》“{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棁”{汉}{郑玄}注:“宫室之飾:士首本﹐大夫達棱﹐諸侯斲而礱之﹐天子加密石焉。”{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達棱謂斲爲四棱以達兩端。”

  • 觚棱-汉语大词典

    觚棱

    【1】见“觚稜”。

  • 霜棱-汉语大词典

    霜棱

    【1】见“霜稜”。

  • 鋒棱-汉语大词典

    鋒棱

    亦作“[鋒稜]”【1】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清}{曾国藩}《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調其舌。君則不然﹐喙剛如鐵。鋒稜所值﹐人誰女容?”{宋晶如}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剛方之意。”{臧克家}《自白》诗:“百炼的钢条铸成了我的骨头﹐那么坚韧﹐又那么的锋棱。”【2】凌厉的气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總憲戇直凌人……又未嘗不稍斂其鋒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官大踧踖﹐鋒稜頓減。”【3】指物体的锋芒﹑棱角。{宋}{司马光}《怪石》诗:“圭角老龍脊﹐鋒稜秋劍鋏。”{清}{曹寅}《砚山歌》:“按圖絶似小{岱嶽}﹐背腹渾厚無鋒稜。”{叶圣陶}《登雁塔》:“那石碑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4】气势(直逼)。《诚意伯文集》卷一附《诚意伯次子阁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年二十八﹐師事{石樓子}﹐明志式慮﹐鋒稜古人。”

  • 風棱-汉语大词典

    風棱

    亦作“[風稜]”【1】犹风骨。指刚正不阿的品格。{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翰林承旨{鄭畋}爲制詞﹐略曰:早以文學﹐疊中殊科;風稜甚高﹐恭慎無玷。”【2】风威;使人敬畏的气势。{唐}{司空图}《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烟閣}丹青﹐上將之風稜如在。”{宋}{王安石}《贺钤辖柴太保启》:“屬關掌於支郡﹐阻面慶於賓榮﹐瞻企風棱﹐豈勝欣悚!”{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皋文}清羸﹐須眉作青紺色﹐面有風稜而性特和易﹐與人交﹐無賢不肖皆樂之。”{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提師十萬餘﹐四海欽風棱。”{顾嗣立}注:“《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都國。’{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 韓棱之劒-汉语大词典

    韓棱之劒

    【1】《後汉书·韩棱传》:“〔{韓棱}〕五遷爲尚書令,與僕射{郅壽}﹑尚書{陳寵},同時俱以才能稱。{肅宗}嘗賜諸尚書劒,唯此三人特以寶劒,自手署其名曰:‘{韓棱}{楚}龍淵,{郅壽}{蜀}漢文,{陳寵}{濟南}椎成。’時論者爲之説:以{棱淵}深有謀,故得龍淵”。{李贤}注引《晋太康记》:“{汝南}{西平縣}有{龍泉水},可淬刀劒,特堅利。”后因以“韓棱之劒”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南朝}{梁元帝}《中书令庾肩吾墓志铭》:“任同北斗﹐錫{韓棱}之劒﹐朝上南宫﹐識{鄭崇}之履。”

  • 黑三棱-汉语大词典

    黑三棱

    【1】草名。根茎可入药,可酿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荆三棱》〔集解〕引{陈藏器}曰:“三棱總有三四種﹐京三棱﹐黄色體重﹐狀若鯽魚而小。又有黑三棱﹐狀如烏梅而稍大﹐體輕有鬚﹐相連蔓延﹐作漆色﹐{蜀}人以織爲器﹐一名■者﹐是也。”【2】荸荠的别名。以叶背有三棱剑脊而得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乌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