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丹

丹(丹)是什么意思

  • 丹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禁dān jìn

    【释义】:

    指帝王所居的紫禁城,即宫禁内,借指朝廷。《隋书·百官志上》:“殿中将军,武骑之职,皆以分司丹禁,侍卫左右。”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王琦注引《潜确居类书》:“天子所居曰禁,以丹涂壁,故曰丹禁,亦曰紫禁。”宋·欧阳修《夜宿中书东阁》诗:“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宋·黄庭坚《下水船》词,“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啼闻天语。”

  • 丹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枢dān shū

    【释义】:

    朝廷别称。枢,中心;中央。唐·王勃《乾元殿颂》:“神谋备预,俨七萃于丹枢;邃略防微,肃千庐于紫卫。”

  • 丹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霄dān xiāo

    【释义】:

    帝王居处;京都;朝廷。丹,帝庭朱红色的涂饰。汉·荀悦《汉帝·成帝纪》:“故愿一登文古之阶,陟丹霄之途。”唐·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待丹霄。”宋·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明·顾大典《青彩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又指“天空”’“上苍”。见该条。

  • 丹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洞dān dòng

    【释义】:

    指道家炼丹之洞穴,泛指道观。洞,洞府,对洞穴的美称。唐·王勃《寻道观》诗:“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仙院参差弄笙簧,人住深深丹洞旁,闲将双眼阅沧桑。”

  • 丹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房dān fáng

    【释义】:

    道观的别称。谓为道家炼丹之地。唐·王勃《游庙山赋》:“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亦指神仙的住所。

  • 丹井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井客dān jǐng kè

    【释义】:

    指道士。丹井,炼丹取水之井。宋·陆游《遣兴》诗:“采药偶逢丹井客,买蓑因过玉霄翁。”

  • 丹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侣dān lǚ

    【释义】:

    指称道士。古道教徒多以炼丹修道为务,故称。明·何景明《天坛沈道士观中》诗:“洞口逢丹侣花间醉碧箫。”

  • 丹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钥dàn yuè

    【释义】:

    指道书。明·何景明《士述》:“启《黄庭》之玄言,登丹钥之秘诰。”

  • 丹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魃dān bá

    【释义】:

    即旱魃。魃,即旱魔,为引起旱灾的怪物。晋·葛洪《抱朴子·君道》:“丹魃逐于神潢,玄厉拘于广朔。”

  • 丹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荔dān lì

    【释义】:

    荔枝。因其成熟时色红,故称。唐·戴叔伦《春日早期应制》诗:“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宋·陆游《南窗擘黄柑独酌有感》诗:“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

  • 丹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扆dān yǐ

    【释义】:

    君王。本指丹屏。即帝王宫殿户牖之间的屏风,借指君主。南朝·梁元帝《上忠臣传表》:“春诗秋礼,早蒙丹扆之训。”宋·司马光《辞接续支俸札子》:“自尔日望痊平,入觐丹扆,百陈至城,庶得极竭。”明·刘基《感兴》诗:“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长望涕滂沱。”滂沱,大雨的样子。指眼泪如下大雨。

  • 丹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鸟dān niǎn

    【释义】:

    凤凰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来杀我婿”,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文王受命,丹鸟衔书。”南朝·陈·徐凌《丹阳上庸路碑》:“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

  • 丹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禽dān qín

    【释义】:

    指凤凰。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或丹禽翔授,或回凤三集。”

  • 丹山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山鸟dān shān niǎo

    【释义】:

    指凤凰。丹山,古谓产凤凰的山。清·黄遵宪《为同年吴德寿母夫人》诗:“中有丹山鸟,哀鸣复回翔。”

  • 丹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穴dān xuè

    【释义】:

    凤凰的代称。丹穴,传说中的山名,产凤凰。《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云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唐·陈子昂《鸳鸯篇》:“丹穴起凤凰,独向梧桐枝。”故以丹穴代称凤凰。宋·梅尧臣《送知和州杜驾部》诗:“桐花欲开时,群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噣(shuó),同啄。

  • 丹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宸dān chén

    【释义】:

    王宫,朝廷。宸,本指北极星所在地,借喻帝王住所。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惟丹宸静摄,洪恩骀浩。”清·查慎引《王文成纪功碑》诗:“首从伐叛叙始末,继举神武归丹宸。”

  • 丹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殿dān diàn

    【释义】:

    帝王居住的宫殿。以其涂饰红色,故称。南朝·梁·江淹《拜正员外郎表》“犹蒙供事紫楹,春役丹殿。”唐高宗《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 丹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宫dān gōng

    【释义】:

    帝王的宫殿。以其朱红涂饰,故称。南朝·宋·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流云蔼青阙,皓月鉴丹宫。”唐·杜甫《解闷》诗之十二:“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

  • 丹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屏dān píng

    【释义】:

    本为帝王宝座后的屏风,因以指帝宫。北魏·温子升《从驾幸金墉城》:“御沟属清珞,驰道通丹屏。”

  • 丹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掖dān yé

    【释义】:

    宫殿。掖,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掖庭,宫中旁舍。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洒零玉墀,雨泗丹液。”《陈书·鄱阳王伯山传》:“光昭丹掖,晖暎青闱。”唐·沈俭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金牓扶丹掖,银河属紫阍。”

  • 丹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哥dān gē

    【释义】:

    亦作“丹歌”,鹤的别称。宋·赵自然《诗》:“丹哥时引舞,来去夸云鸾。”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鹤》:《秘阁闲谈》:“池州道士赵自然尝为诗曰:‘丹歌时引舞’。或问:‘何为丹歌?’曰:‘鹤也。’”

  • 丹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华dān huá

    【释义】:

    红花。华,花。汉·蔡邕《琴赋》:“观彼倚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晋·张华《杂诗》之二:“白苹齐素叶,牛草茂丹华。”

  • 丹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葩dān pā

    【释义】:

    红花。葩,花。汉·刘向《列仙传·赤斧》:“发虽朱蕤,颜晔丹葩。”晋·左思《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唐·王勃《怀仙》诗:“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 丹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荣dān róng

    【释义】:

    红花。荣,草木之花。汉·蔡邕《翠鸟》诗:“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三国·魏·曹植《芙蓉赋》:“丝丝垂珠,丹荣加绿。”唐·杨凌《阁前双槿》诗:“群玉开双槿,丹荣对绛纱。”

  • 丹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英dān yīng

    【释义】:

    红色花朵。英,花蕊或花瓣,泛指鲜花。晋·潘岳《萤火赋》:“熠熠荧荧,若丹英之照葩。”南朝·梁·江淹《渡西塞望江上诸山》诗:“松气鉴青蔼,霞光铄丹英。”唐·杨衡《经端溪峡中》诗:“素羽漾翠涧,碧苔数丹英。”宋·宋祁《益部分物略记·锦带花》:“绿叶丹英,蔓衍纷垂。”

  • 丹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焰dān yàn

    【释义】:

    烈火。晋·潘岳《西征赋》:“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集糜,从灰熛而俱灭。”《梁书·张缵传》:“此浮履以明节,赴丹焰其何疑。”

  • 丹凤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凤城dān fèng chéng

    【释义】:

    京城。丹凤,本指头部和翅膀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帝京常用以名宫门、楼观,并指代京城。唐·沈佺期《古意》:“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唐·杜甫《送覃二判官》诗:“饯尔白头日,永怀丹凤城。”蔡梦弼注:“公怀长安帝都也。”明·谢榛《中秋宴集》诗:“黄龙塞上征夫泪,丹凤城中少妇愁。”

  • 丹凤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凤阙dān fèng què

    【释义】:

    帝阙;京城。阙,皇宫门前两边起于台城相对称的楼观,其间是道路,指代宫门或宫殿。借指京都。《水浒传》第七一回:“正是猛虎直临丹凤阙,杀星夜犯卧牛城。”

  • 丹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麾dàn huī

    【释义】:

    红旗。麾,古代用以指挥的旗帜。南朝·梁·萧统《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谷虚流风管,野绿映丹麾。”

  • 丹旗-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旗dān qí

    【释义】:

    红色的旗帜。三国·魏·曹丕《黎阳作》诗之三:“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 丹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帜dàn zhì

    【释义】:

    红旗。《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襞毡为铠,列丹帜,勒部阵。”襞(bì),折叠。

  • 丹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醴dān lǐ

    【释义】:

    仙酒。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来邀采药之人,饮以琼浆金液,延入璇室,奏以箫管丝桐,饯令还家,赠之以丹醴之诀。”《云笈七签》卷一〇六:“嘉肴千种,丹醴湛溢。”

  • 丹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辇dān niǎn

    【释义】:

    帝王贵族所乘的红色车辆。辇,本为古人力车,后专指贵族用车。南朝·梁·江淹《倡妇自悲赋》:“侍青銮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

  • 牡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牡丹mǔ dān

    【释义】:

    落叶灌木。羽状复叶,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初夏开花,单生型大,呈红、白、粉红或紫色。原产于我国西北部,经长期栽培,品种颇多,为著名观赏植物。根、皮入药,有清热活血、调经作用。牡丹花名始于唐代,由木芍药演变而来。其时盛产于长安。宋代以洛阳和蜀之天彭为最盛,堪称全国第一。现在,牡丹花经过科学培植,品种繁多,花型硕大,五彩缤纷。

  • 丹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陆dān lù

    【释义】:

    指南方大地。南方色赤,故云。唐·魏征《五郊乐章·雍和》:“昭昭丹陆,帟帟炎方。”帟,(luán),带子;帐幕。炎方,亦指南方。

  • 丹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冥dān míng

    【释义】:

    指南方极远之处。冥,天。晋·张协《七命》:“丹冥投烽,青徼释警。”李善注:“丹,南方朱冥也。”朱冥,即南方。

  • 丹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野dān yě

    【释义】:

    南方大地。晋·陆云《盛德颂》:“神母哀号,命丹野。”(dǐ),传达,表达。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温)问曰:‘太玄是何其也?’”答曰:‘南方丹野,北为太玄,必西北走也。’”

  • 黑牡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黑牡丹hēi mǔ dān

    【释义】:

    牛的戏称。宋·苏轼《墨花》:“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宋·程縯注:“唐末刘训者,京师富人。……京师春游,以观牡丹为胜赏。训邀客赏花,乃系水牛数百在前,指曰:此刘氏黑牡丹也。”元·汤炳龙《题江贯道百牛图》诗:“卷中解后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 丹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赭dān zhě

    【释义】:

    指囚犯,因古时囚犯穿赭衣,故称。赭,赭石,红褐色,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上可以投界北方,次可以论输左校,变为丹赭,充被舂薪。”

  • 丹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若dān ruò

    【释义】:

    石榴别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石榴,亦名丹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若木乃扶桑之后,榴花丹頳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

  • 丹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青dān qīng

    【释义】:

    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汉·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又指青、红二色,或画图、画工,亦为绘画之称。

  • 丹史-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史dār shǐ

    【释义】:

    皇家史书。南朝·梁·江淹《萧相国拜齐王表》:“故驻魂仰请,沥意归闻。理竭素牒,事罄丹史。”素牒,文书。素,白绢,古用以书写,指纸;牒(diě),指书籍,簿册。

  • 丹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素dān sù

    【释义】:

    史册。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唐昭宗)进镠封爵而赐之铁券曰:‘……志奖王室,绩冠侯藩,著于旂常,流在丹素。’”旂常,旂名,古代帝王诸侯所建的旗,绘有日、月、星辰和交龙等图素。王用太常,诸侯用旂,以作为纪功,授勋的仪制。丹素又指赤诚的心,见该条。亦指红、白颜色。

  • 丹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陛dān bì

    【释义】:

    帝王宫殿的台阶,以其涂成红色,故称。《隋书·薛道衡传》:“趋事紫宸,驱驰丹陛。”紫宸(chén),朝廷。宋·陆游《三山杜门作歌》之二:“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明·庄《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侑(yòu),劝酒。清·顾炎武《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曾折帝廷楹,几死丹陛旁。”又借称朝廷或皇帝。

  • 丹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墀dān chí

    【释义】:

    宫殿里赤色台阶。墀,台阶。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墄(cè),台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仔》:“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彦师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唐·李嘉祐《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亦指官府或祠庙台阶。《说岳全传》第七回:“旗牌官领令,将五人传入,到丹墀跪下。”

  • 丹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除dān chú

    【释义】:

    宫殿前的台阶。除,台阶。唐·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窗明亦缥带,地肃近丹除。”

  • 丹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阶dān jiē

    【释义】:

    帝王宫殿的台阶。因被漆为红色,故称。南齐·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临丹阶,泣椒涂。”

  • 丹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景dān jǐng

    【释义】:

    红日。景,日光。唐·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诗:“祖席留丹景,征麾拂綵虹。”祖席,祭路神并用以饯行的筵席。王琦注引杨齐贤曰:“丹景,日也。”唐·吴筠《游仙》诗之三:“凌晨吸丹景,入夜饮黄月。”黄月,月,以其色黄故称。

  • 丹灵-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灵dān líng

    【释义】:

    太阳的别称。明·夏完淳《寒灯赋》:“丹灵已匿,素魄未升。”素魄,月亮。

  • 丹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曦dān xī

    【释义】:

    红日。曦,阳光。南朝·梁·萧统《钢博山·香炉赋》:“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领。”圆舒,月亮的别称。唐·刘知几《史通·书志》:“丹曦素魄之躔次,黄道紫宫之分野。”躔次,日月五星运用的度次和轨道。

  • 丹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霄dān xiāo

    【释义】:

    谓绚丽的天空;犹上苍。《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汉·贾谊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晋·庾阐《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树临雪岭。”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迥紫潮,五云宫阙耸丹霄。”

  • 丹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书dān shū

    【释义】:

    天书。以其用朱笔写成,故称。《大戴礼记·武王践祚》:“(武王)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又指帝王颁发给功臣的证书。如“丹书铁契”之类。

  • 丹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阳dān yáng

    【释义】:

    铜的别称。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竟问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境,背铭云:‘汉有善铜出丹阳,取为境,清如水,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东坡,亦不知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按:实乃以地名铜。丹阳,乃出产铜的地名。

  • 丹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采dān cǎi

    【释义】:

    词藻、文采。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陈延杰注:“风力,即气也;丹采,即词也。诗人有尚气者,有尚词者。”

  • 丹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台dān tái

    【释义】:

    仙境,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 玄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丹xuán dān

    【释义】:

    道家谓心之神,指心。玄,本指赤黑色;丹,红色,以心体之色。借指心。《黄庭内景经·若得》:“若得三宫存玄丹。”梁丘子注:“玄丹,丹元,谓心也。”

  • 丹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良dān liáng

    【释义】:

    萤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亦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鸟。”明·杨慎《后虫赋》:“玄圭纪正,炯弗昧兮,丹良为羞。”

  • 丹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鸟dān niǎo

    【释义】:

    萤的别称。见“丹良”。唐·骆宾王《萤火赋》:“伊玄功之播气,有丹鸟之赋象。”又指“凤凰”,见该条。

  • 丹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萤dān yíng

    【释义】:

    萤火虫的美称。南朝·梁·简文帝《列灯赋》:“竞红蕊之晨舒,蔑丹萤之皆鹜。”南朝·梁元帝《纳凉》诗:“白鸟翻帷暗,丹萤入帐明。”白鸟,蚊虫。

  • 丹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桂dān guì

    【释义】:

    月亮代称。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唐·曹松《中秋月》诗:“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窅窊(yǎowā),高低起伏的样子。

  • 丹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轮dān lún

    【释义】:

    月的异称。明·徐渭《月下梨花》诗之三:“丹轮皓质两微茫,桂粟梨云斗浅潢。”桂粟,指桂花;梨云,指梨花。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乾象·月》:“《卓氏藻林》:‘丹轮,月也。’六朝诗:‘丹轮殊未圆。’”

  • 丹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纶dān lún

    【释义】:

    帝王的诏令。清·张廷玉等《上明史表》:“伏以瑶图应运,丹纶繙竹素之道;雒鼎凝庥,玉局理汗青之业。”

  • 丹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诏dān zhào

    【释义】:

    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唐·韩翃《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阙下,口御丹诏出关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诏。”

  • 寸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寸丹cùn dān

    【释义】:

    一寸丹心的省称。谓赤诚之心。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何人只献《河清颂》,宜向明时沥寸丹。”清·钱谦益《人日得沈昆铜书》:“磨励寸丹回白首,涤除双碧向青铜。”太平天国·杨秀清《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 丹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抱dān bào

    【释义】:

    赤诚的心。抱,怀抱。《宋书·范晔传》:“若使魂而有灵,结草无远。然区区丹抱,不负夙心。”

  • 丹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忱dān chén

    【释义】:

    赤诚的心。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则当骨化形销,丹忱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明·海瑞《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诗:“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

  • 丹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诚dān chéng

    【释义】:

    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明·冯梦龙《山歌·葵花》:“姐儿好象蜀葵能,胸中一片是赤诚。”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徐东海乾学为司寇时,人赠以联云:‘万方玉帛朝东海,一点丹诚向北辰’。”

  • 丹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赤dān chì

    【释义】:

    赤诚的心。《陈书·侯安都传》:“款襟期于话言,推丹赤于造次。”唐·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幸明灵之一灵,鉴此丹赤。”清·李渔《奈何天·助边》:“愿为奴隶输丹赤,奉劝朝堂食肉人。”

  • 丹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寸dān cùn

    【释义】:

    赤诚的心。寸,方寸,指心。南朝·梁·王僧孺《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拜妾为南平王妃,奉命震慙,有灼丹寸。”慙,同“惭”,羞愧。

  • 丹府-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府dān fǔ

    【释义】:

    赤诚的心。晋·陆机《辨亡论下》:“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刘良注:“丹府,谓赤心也。”又指“丹田”,见该条。

  • 丹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恳dān kěn

    【释义】:

    赤诚的心。唐·刘禹锡《代贺赦吴少诚复官爵表》:“臣谬膺重寄,虔守遐藩,不获称庆瑶墀,陈露丹恳。”唐·黄滔《侯博士启》:“唯倾丹恳,翘瞩重言。”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誓将丹恳,以奉休明。”

  • 丹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款dān kuǎn

    【释义】:

    赤诚的心。款,诚恳。汉·班昭《蝉赋》:“复丹款之未足,留滞恨乎天际。”晋·庾亮《让中书令表》:“身不足惜,为国取悔,是以悾悾,屡陈丹款。”《宋书·周续之传》:“顾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享先蚕乐章》:“因心罄丹款,先己励苍生。所冀延明福,于兹享至诚。”

  • 丹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悃dān kǔn

    【释义】:

    赤诚的心。悃,诚恳;诚心。唐·刘禹锡《贺收蔡州表》:“不获称庆阙庭,陈露丹悃。”前蜀·杜光庭《又本命日醮词》:“是敢于本命之辰,备河图醮礼,虔披丹悃,冀降玄慈。”

  • 丹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魄dān pò

    【释义】:

    赤诚的心。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素心丹魄,皦然靡疚矣。”

  • 丹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情dān qíng

    【释义】:

    犹衷情。汉·蔡邕《王子乔碑》:“岁终阙,发丹情。存墓冢,舒哀声。”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

  • 丹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素dān sù

    【释义】:

    赤诚纯洁的心。唐·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诗:“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王琦注引杨齐贤曰:“丹素,心也。”宋·柳永《倾杯》词:“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传二·孟昶》:“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又指“史册”,见该条。

  • 丹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心dān xīn

    【释义】:

    赤诚的心。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五一:“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晋书·王璿传》:“(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欲竭股肱之力。”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元dān yuán

    【释义】:

    赤诚的心。元,为首的。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经·心神》曰:“心为脏腑之元。”故丹元犹丹心。明·刘基《女儿割股词》:“丹元诉天天为愁,泪洒长河作飞雨。”

  • 丹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衷dān zhōng

    【释义】:

    赤诚的心。南朝·梁·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敢誓丹衷,庶符皎日。”唐·戴叔伦《曾游》诗:“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明·钱澄之《孤萤篇》:“祗今寂寞自明灭,耿耿丹衷应有血。”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渡疏》:“白发在堂,奚忍毁巢破卵;丹衷未泯,宁甘屈节事人?”

  • 丹干-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干dān gān

    【释义】:

    亦作“丹矸”。朱砂。《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杨倞注:“丹干,丹砂也。盖一名丹干。干读为矸。”又《正论》:“加之以丹矸,重之以曾青。”

  • 丹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砾dān lì

    【释义】:

    朱砂。砾,小碎石粒。晋·郭璞《江赋》:“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火属银。”李善注:“丹砾,丹砂也。”唐·陆龟蒙《四明山诗·云南》:“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 丹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砂dān shā

    【释义】:

    亦作“丹沙”。即朱砂。《管子·地数》:“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丹砂。”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

  • 丹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丹朱dān zhū

    【释义】:

    朱砂。晋·张华《博物志》卷七:“烧铅锡成胡粉,犹类也。烧丹朱成水银,则不类。”《太平御览》卷九八五:“丹朱,沙之朴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履脱及地,化为石燕,色红于丹朱,内外莹澈,若水晶然。”又为帝尧子名。

  • 朱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朱丹zhū dān

    【释义】:

    即朱砂。《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朱丹、青碧。”亦指用朱砂制成的墨。

  • 丹青-古语词今用词典

    丹青dānqīng

    丹:丹砂。青:青色土。即空青之类。两种矿石,均可以染色。古代设职金一官,掌管金、玉、锡、石、丹、青之检验,并辨明好坏和数量,作好标记,放入内库收藏。管子说:“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丹砂和空青在山里,人们了解其特性并把它取出来。)美珠在深渊,人们了解其珍贵也把它取出来,一个人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身不善。(《管子·小称》)后引申指:绘画用的颜料,绘画。

    今沿用引申义。

    ①绘画用的颜料。《随笔》:“爸爸向来不是搞国画的,连宜纸也很少碰过。人情所迫,不得不应邀挥毫,点染丹青。”《成都晚报》:“栖居集体宿舍,夜间不便习画,他就扛起画架,携上画具,跑到公共洗漱间去挥洒丹青。”

    ②绘画。《散文》:“他们还别出心裁,约一些丹青高手,为铺子画绘几帧风格高古的‘山水’,悬挂在室内的墙壁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李锡武和弟弟李锡禄是北京画坛上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一对‘丹青兄弟’。锡武善画山水,锡禄以工笔花鸟著称。”《中国文化报》:“梅阡自六十年代开始提笔作画,躬身丹青,受教于画家许麟庐。”

  • 赤心 丹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赤心 丹心

    赤心chìxīn 丹心dānxīn

    名词。指真诚的心。

    “赤心”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和一般文牍等文体;有时可以受个别形容词的修饰。例如:“他们只有一颗为党、为人们的赤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他们为真理而战斗到底的耿耿赤心”(《上海文艺》,1978,12)。

    “丹心”一般只用于文艺作品,特别是较适用于诗歌和艺术散文,具有文艺的风格色彩;意思比“赤心”稍稍重些;一般不能带形容词的修饰语。例如:“人生一世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民赞美你,对朝阳吐尽丹心”(《人民日报》,1980.2.5);“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一片丹心”(同上报,1980.3.10).

  • 丹凤玉麟-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凤玉麟

    用于祝贺所降生的孩子非常美好。喻指。

  • 灵丹妙药-实用委婉语词典

    灵丹妙药

    婉指能治愈百病的好药。也作“灵丹圣药”。

  • 心之忧矣,视丹为绿-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之忧矣,视丹为绿

    意为心情为忧郁哀伤所笼罩,就容易把视界里的东西看错色调。语出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

  • 丹景-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景

    喻指太阳。朝霞和晚霞是红彤彤的景色。也作“丹曦”、“丹灵”。

  • 牡丹-实用委婉语词典

    牡丹

    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因宋周敦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之说,以“富贵花”、“百花之王”、“花中之冠”名。又称“洛阳花”、“木芍药”、“谷雨花”、“百两金”、“鹿韭”、“白术”、“吴牡丹”、“铁牛角”等。寓意富贵吉祥,兴旺发达。

  • 丹青-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青

    画的婉称。以丹、青两种颜色而名。

  • 木齿丹-实用委婉语词典

    木齿丹

    梳子的婉称。过去的梳子多是木制。

  • 丹青绝技,良深感佩-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青绝技,良深感佩

    意为您的绘画技艺顶尖,我愈发感到钦佩。“丹青”,即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 丹凤眼-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凤眼

    喻指。眼睛状如杏仁,尾角上翘,整个看上去秀美含情。多用于女性。

  • 丹青手-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青手

    对画家的雅称,“手”,即能手。平时我们说某人“有一手”,也就是指能干、能出活的意思。

  • 丹青师傅-实用委婉语词典

    丹青师傅

    也称画工,婉指以绘画为职业且有经验的人。“丹青”,即用来绘画红色和青色的颜料。

  • 气度雍容,如三春牡丹-实用委婉语词典

    气度雍容,如三春牡丹

    意为气度文雅大方,从容不迫,就像阳春三月开放的牡丹花。

  • 红 赤 朱 绛 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红 赤 朱 绛 丹

    [红hóng 赤chì 朱zhū 绛jiàng 丹dān]

    同 都和红颜色有关。

    异 【红】 先秦时期指浅红或粉红,属于间色,古人认为是不庄重的,所以《论语·乡党》中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常家居所穿的便服)那么朝服、礼服更不能用浅红色和紫色了。

    【赤】 一般的红,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红。王充《论衡·讲瑞》:“故夫凤凰之至也,犹赤乌之集也。”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朱】 大红,比“赤”深一些,属正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绛】 深红,程度最深。《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滕。”(行縢:绑腿衣)

    【丹】 本指丹砂,为朱砂色,比“赤”浅而比“红”深。如《国语·吴语》:“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川原:山川、平原)

    辨 按照颜色由深及浅的次序排列,这五种颜色是:绛、朱、赤、丹、红。到后来,“红”和“赤”也没有分别了。

  • 丹-古文观止词典

    丹dān

    【词性】:名词

    一、朱红色(1)。《滕王阁序》:飞阁流丹。——飞架的楼阁闪耀着红光。

    二、水名。源出陕西省商县西北,东流经河南,到湖北均县入汉江(1)。《屈原列传》:大破楚师于丹、淅。——在丹江、淅水大破楚军。

    三、人名。指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所以樊於期逃离秦国跑到燕国,把自己的头给荆轲以便他去完成燕太子丹的大事。

  • 丹-古文观止词典

    丹dān

    【词性】:形容词

    红,红润(4)。《北山移文》:丹崖重滓。——丹岩再度受辱。《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当然会使自己丰腴红润的脸庞变得如同枯木一样。《司马季主论卜》: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红枫白荻,就是昔日的四川锦缎和山东细绢。

  • 丹凤门-古文观止词典

    丹凤门dān fèng mén

    【词性】:名词

    宋代皇城的南门。原名明德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改(1)。《待漏院记》: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在丹凤门的右边设置了宰相待漏院。

  • 丹砂-古文观止词典

    丹砂dān shā

    【词性】:名词

    矿物名。俗称“朱砂”(1)。《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地榆、朱砂,天麻、龙芝。

  • 丹沙-古文观止词典

    丹沙dān shā

    【词性】:名词

    矿物名。俗称“朱砂”(1)。《货殖列传序》:丹沙、犀、玳瑁。——朱砂、犀角、玳瑁。

  • 丹书-古文观止词典

    丹书dān shū

    【词性】:名词

    指古时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证书。又称“丹书铁券”(1)。《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我的祖先,没有获得剖符、丹书的功劳。

  • 丹青-古文观止词典

    丹青dān qīng

    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1)。《李斯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西蜀的丹青也不可用来做色彩。

  • 契丹-古文观止词典

    契丹qì dān

    【词性】:名词

    古民族名,曾建立了辽国。这里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1)。《五代史伶官传序》: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同我结拜为兄弟。

  • 燕丹-古文观止词典

    燕丹yān dān

    【词性】:名词

    即燕太子丹(?-前226),名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曾做人质于秦国,后逃回,多养侠义之士。当时秦势日大,兵及燕国,燕太子丹派荆轲去秦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怒发兵击燕,燕王喜杀了丹献给秦国(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从前荆轲敬慕燕太子丹的义气。

  • 灵丹妙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灵丹妙药

    【释义】:

    指对什么病都灵验的丹药。《歧路灯》四七:谭门王氏,因儿媳患病,来拜神药。望大圣爷爷早发灵丹妙药打救。

  • 牡丹花插在驴粪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牡丹花插在驴粪上

    【释义】:

    比喻容貌娇美的女子嫁了一个很不般配的丈夫。《林兰香》一八:五个人内,春大姐更好风流典雅,好个标致人材,一手好针线,又会作人。若不是侍女,甚么举人秀才嫁不得,将来若配咱家小厮,岂不是牡丹花插在驴粪上,令人可惜。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释义】:

    风流:男女欢情之事。意谓为男女风情而死,虽死也是一种风流韵事。多指为心爱的情人而死,虽死也心甘情愿。《禅真后史》五二:嵇西化笑道:“我若怕死,也不闯到你花园里来了。自古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卿卿舍我一乐,一死何辞!”《醒世姻缘传》一九:晁源叫了一声:“救人!”小鸦儿已将他的头来切掉,把唐氏的头发也取将开来,结成一处。……这正叫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十二楼·鹤归楼》:我和你同入危疆,万一遇了大难,只消一副同心带儿就可以合成正果。俗语云: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牡丹花下死,还却风流债

    《喻世明言》二一:正是:赌场逢妓女,银子当砖块。牡丹花下死,还却风流债。

  • 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释义】:

    牡丹花虽然美丽,也还得靠绿叶来衬托它。比喻即使能力超凡的人,也需要众人帮助、配合。□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一:南都闾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曰……:“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醒世姻缘传》九五:你就当真的是位奶奶,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哩。你自家一个,就歪歪到那里去?

    ☉牡丹虽好,倩叶扶持

    《警富新书》七:古云牡丹虽好,倩叶扶持,凡物必有配衬相映,然后可以悦目。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隋史遗文》一二: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难道史大奈在顺义村打三个月擂台,不曾有敌手,孤身就做了这一个好汉?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红楼梦》一一〇:俗语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牡丹虽好,须要绿叶扶持

    《蜃楼志》一四:牡丹虽好,须要绿叶扶持,怎好这得罪亲友!施舅爷不要理他。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儿女英雄传》一九: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如今无论眼前还有这邓老翁合这大娘子,不难助你一臂之力。

    ☉牡丹花儿虽好,还要绿叶儿扶持

    《金瓶梅词话》七六:这个你姊妹们笑开,恁欢喜欢喜却不好?就是俺这姑娘,一时间一言半语聐聒的你每,大家厮抬厮敬,尽让一句儿就罢了。常言:牡丹花儿虽好,还要绿叶儿扶持。

  • 牛嚼牡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牛嚼牡丹

    【释义】:

    比喻杀风景之事。指不知滋味。《近十年之怪现状》一九:二姨太太道:“惟其牛饮,所以和牛嚼牡丹一般,不懂得味道。”

  • 吃仙丹-汉语惯用语辞典

    吃仙丹chī xiān dān

    谓低价购得具有高价值的古董或收藏品。如.作为收藏投资者来说,当然愈便宜愈好,用行话来说最好“吃仙丹”。

  • 光杆牡丹-汉语惯用语辞典

    光杆牡丹guāng gǎn mǔ dan

    比喻没人协助的单个人。刘绍棠《这个年月》“‘有你一个人就够了。’‘没有底包,光杆牡丹怎么唱呀?’‘我给你雇几个打下手的。’”

  • 丹霞烧木佛-佛源语词词典

    丹霞烧木佛

    禅宗有名的传说。唐代高僧天然法师,居住在家乡的丹霞山,大力宏扬佛法,也称丹霞天然禅师,因天寒烧木佛烤火取暖而闻名于世。传说反映了天然禅师主张即心是佛,身外无佛的观念,可见其领悟佛法的不迷信、不执著的洒脱态度。《五灯会元·卷五·丹霞天然禅师》:“唐元和中至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和尚为友。后于悲林寺遇天太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须堕落。”《槐安国语》卷二:“丹霞烧木佛,有什么凭据?”

  • 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丹dān

    ①丹砂,朱砂。《陈涉世家》:“乃~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姚鼐《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②朱红色。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

    【丹青】①两种矿物颜料。泛指绘画用的颜料。《汉书·苏武传》:“虽古竹帛所载,~所画,何以过子卿?”②代指史册。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

  • 一寸丹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寸丹心yī cùn dān xīn

    【释义】:

    一片赤诚的心。如:一寸丹心,惟知报国,更无其他。

  • 丸散膏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丸散膏丹wán sǎn gāo dān

    【释义】: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黏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 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dān

    【释义】:

    ①丹砂;朱砂。②红色。如:丹顶鹤。也指变成红色。郭沫若《黄山之歌》:“想见秋时枫叶丹,排空万面树红旗。”③赤诚的。如:丹心。④古代道家用丹砂之类炼制的药物。如:炼丹。后指依方精制的一种丸状或粉末状中药。如:丸散膏丹;灵丹妙药。

  • 丹凤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凤眼dān fèng yǎn

    【释义】:

    眼角上翘的一种眼型。因似丹凤之眼,故称。丁玲《杜晚香》:“小小眼睛,一双像古画上的丹凤眼那末一双单眼皮的长长的眼睛向四方搜罗。”

  • 丹方-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方dān fāng

    【释义】:

    相传的验方。巴金《寒夜》:“她拿回来的有中国的丹方。”

  • 丹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心dān xīn

    【释义】:

    赤诚的心。陈毅《“七七”五周年感怀》:“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 丹田-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田dān tián

    【释义】:

    ①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一般指下丹田。②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

  • 丹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朱dān zhū

    【释义】:

    朱砂。也指赤色。老舍《骆驼祥子》:“金碧的牌坊,丹朱的城门…都静悄悄的。”

  • 丹青-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青dān qīng

    【释义】:

    红色和青色。系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因借指绘画,作画。杨朔《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 丹顶-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顶dān dǐng

    【释义】:

    指丹顶鹤朱红色的头顶。胡乔木《仙鹤》:“你的仪态是优雅的峰端,你的丹顶是珍异的王冠。”

  • 丹顶鹤-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顶鹤dān dǐng hè

    【释义】:

    鹤类。世界珍禽。体羽大多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故名。喙、颈、腿均长。飞羽黑色,长而弯曲,覆于短尾上。鸣声高亢宏亮,常涉足沼泽和芦苇滩。春季在中国黑龙江省一带繁殖。寿命长达五六十年,故又称仙鹤。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 丹枫-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枫dān fēng

    【释义】:

    经霜泛红的枫叶。阿英《流离》:“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 丹参-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参dān shēn

    【释义】: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丹红色。茎高40厘米~80厘米,方形。叶对生,羽状复叶。春夏间开紫色花,唇形。广布于中国各地。根可入药,能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关节痠痛和惊悸不眠等。

  • 丹毒-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毒dān dú

    【释义】:

    中医病名。有高热、恶寒,局部皮肤灼热、肿胀、疼痛的症状。患部鲜红如丹,故名。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有不同名称。

  • 丹垩-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垩dān è

    【释义】:

    ①用丹漆、白垩涂饰。泛指油漆粉刷。②油漆粉刷的墙壁。茅盾《动摇》:“那尼庵的湫隘的佛堂,竟是一座古旧高大的建筑;丹垩的裂罅里探出无数牛头马面的鬼怪。”

  • 丹砂-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砂dān shā

    【释义】:

    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 丹桂-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桂dān guì

    【释义】:

    即木犀。

  • 丹黄-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黄dān huáng

    【释义】:

    ①红色和黄色。②古人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用雌黄涂抹,因称点校文字为“丹黄”。如:宋元明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于是有评点之学。

  • 丹漆-现代汉语大词典

    丹漆dān qī

    【释义】:

    朱红色的漆。

  • 书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丹shū dān

    【释义】:

    刻碑前在石上用朱笔写所要刻的文字。后泛指书写碑上的文字。

  • 人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丹rén dān

    【释义】:

    常用中成药。用薄荷脑、冰片、丁香等药配制而成。适用于中暑、晕船、晕车及因气候闷热引起的头昏、胸闷等症。

  • 仁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仁丹rén dān

    【释义】:

    中成药名。由日商创制,现写作人丹。老舍《老张的哲学》:“八爷!有仁丹没有?给我几粒!新添的牙气,饭后总得吃仁丹!”

  • 仁丹胡-现代汉语大词典

    仁丹胡rén dān hú

    【释义】:

    指日本仁丹商标图像上的八字式胡子。向春《煤城怒火》:“小岛那猴脸上不太密的仁丹胡,平时修剪整齐。”

  • 仁丹胡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仁丹胡须rén dān hú xū

    【释义】:

    即仁丹胡。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这三人,同是黄脸皮,其中有一位身体矮小但很结实,嘴上一撮仁丹胡须,不会说中国话,只听得一些什么‘妈斯’‘妈斯’的尾声。”

  • 仙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仙丹xiān dān

    【释义】:

    道教和神话传说中为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所炼制的丹药。张天翼《清明时节》:“他主张罗二爷该喝点童便——这比仙丹还灵。”

  • 八卦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八卦丹bā guà dān

    【释义】:

    旧时药房出售的一种块状丹药,上印有八卦商标,其作用类似仁丹,有生津、清热、镇静等作用。曹禺《北京人》:“妈屋里有八卦丹,吃点就好。”

  • 阴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阴丹yīn dān

    【释义】:

    “阴丹士林”的省称。沙汀《困兽记》:“阴丹布的旗袍,黑色便鞋的扣绊紧箍着发肿的脚胫。”

  • 阴丹士林-现代汉语大词典

    阴丹士林yīn dān shì lín

    【释义】:

    一种有机合成染料。耐洗,耐晒,能染棉、丝、毛等纤维和纺织品,颜色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蓝色。吴组缃《山洪》:“他穿着阴丹士林布罩袍,戴着鸭嘴帽。”也指用阴丹士林染的布。沙汀《呼嚎》:“那些蓝映映的阴丹士林…是城里一批敏感的匹头商运起来倾销的。”

  • 苏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苏丹sū dān

    【释义】:

    [阿拉伯sultān]一些伊斯兰教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蔻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蔻丹kòu dān

    【释义】:

    [英Cutex]妇女涂染指甲的油。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她的脸红润润的,心里很高兴,涂着红艳艳蔻丹的食指向他指着,说:‘我才不相信哩。’”

  • 契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契丹qì dān

    【释义】:

    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迭刺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

  • 山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丹shān dān

    【释义】:

    百合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70厘米。地下鳞茎卵形,白色。叶披针形,花红色或紫红色,供观赏。鳞茎可供食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 山丹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丹丹shān dān dān

    【释义】:

    即山丹。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

  • 猪丹毒-现代汉语大词典

    猪丹毒zhū dān dú

    【释义】:

    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牛、羊、犬、马和家禽等也会感染,人和海豚也可感染。病猪发高烧,口渴等。注射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等有疗效。

  • 水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丹shuǐ dān

    【释义】:

    桐油和石灰的混合物,用来填充器物上的缝隙,有防水作用。俗称油灰。

  • 油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丹yóu dān

    【释义】:

    黄丹的俗称。

  • 活血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活血丹huó xuè dān

    【释义】: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长,高10厘米~20厘米。叶交互对生,下部的叶较小,上部的较大。春季开蓝色花,唇形。果实长圆状卵形。分布于北美洲和东亚,我国各地也有分布。茎、叶可供药用。

  • 寇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丹kòu dān

    【释义】:

    [英cutex]染指甲的油。也译作“蔻丹”。老舍《四世同堂》:“她忘了以前小姐的生活,不再往手指甲上涂上寇丹,而变成了个新的招弟。”

  • 还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还丹huán dān

    【释义】:

    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中医也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

  • 还魂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还魂丹huán hún dān

    【释义】:

    传说中的能使死人复活的仙丹。也借指能医治重危病人的良药。

  • 红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丹hóng dān

    【释义】:

    一种古老的防锈颜料。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

  • 红丹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丹丹hóng dān dān

    【释义】:

    犹红彤彤。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他那红丹丹的面颊上,充满酣适的睡意,蒙蒙眬眬,好像在微笑。”

  • 果丹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果丹皮guǒ dān pí

    【释义】:

    一种以干、鲜红果等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 牡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牡丹mǔ dan

    【释义】: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认为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至唐开元中盛于长安,至宋在中州以洛阳为冠,在蜀以天彭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 火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丹huǒ dān

    【释义】:

    中医外科病名。即丹毒。

  • 灵丹圣药-现代汉语大词典

    灵丹圣药líng dān shèng yào

    【释义】:

    见“灵丹妙药”。

  • 灵丹妙药-现代汉语大词典

    灵丹妙药líng dān miào yào

    【释义】:

    指能治好百病的丹药。也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沙汀《还乡记》:“他把它比作大麻疯,说,既然是染上了,纵有灵丹妙药你也医不好了。”也作“灵丹圣药”。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

  • 炼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炼丹liàn dān

    【释义】:

    指道士在炉鼎中烧炼矿石药物制作丹药。这种丹药被视作长生不老之药。

  • 金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金丹jīn dān

    【释义】:

    ①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鲁迅《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②指鸦片、红丸一类毒品。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小喜)后来吸上了金丹。”

  • 铅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铅丹qiān dān

    【释义】:

    一种传统的防锈材料。因其含铅量高,毒性大,使用日趋减少。

  • 野牡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野牡丹yě mǔ dān

    【释义】:

    灌木。叶对生,广卵形。夏季开紫红色花,很艳丽。果实稍肉质,不裂。我国南部有分布。可供观赏。根和叶可入药,根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泻或痢疾,叶用于外伤止血。

  • 黄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丹huáng dān

    【释义】:

    ①俗称油丹。常绿乔木。树干笔直,嫩枝有毛。叶长椭圆形。浆果球形或卵形。为我国海南特产树种。木材坚韧致密,可作上等家具和建筑用材。②铅的一种氧化物。可作颜料,也可入药。

  • 黄寿丹-现代汉语大词典

    黄寿丹huáng shòu dān

    【释义】:

    迎春花别称。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中间放着一个很矮的大圆桌,桌上供着一大碗枝叶横斜的黄寿丹。”

  • 一寸丹-汉语大词典

    一寸丹

    【1】见“一寸丹心”。

  • 一寸丹心-汉语大词典

    一寸丹心

    【1】一片赤诚之心。{唐}{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宋}{杨万里}《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來百鍊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亦省作“[一寸丹]”。{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五:“亦知戛戛{楚}囚難﹐無奈天生一寸丹。”{清}{钮琇}《觚賸·布囊焚馀》:“所貴一寸丹﹐可踰金石堅。”{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一首》诗:“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 三丹田-汉语大词典

    三丹田

    【1】道教谓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六:“蓋三丹田﹐精﹑氣﹑神之舍也。曰下丹田﹐關元精之舍;中丹田﹐絳宫神之舍;則上丹田﹐泥丸爲氣之舍也。”按﹐下丹田在脐下﹐中丹田在心窝﹐上丹田在两眉间。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 七返還丹-汉语大词典

    七返還丹

    【1】见“七返丹”。

  • 七返丹-汉语大词典

    七返丹

    亦作“[七返還丹]”【1】即七返灵砂。{唐}{吕岩}《沁园春》词:“七返還丹﹐在我先須﹐煉已待時。”{宋}{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如今且作華陽服﹐醉唱儂家七返丹。”

  • 上丹田-汉语大词典

    上丹田

    【1】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黄庭内景经·上有》“迴紫抱黄入丹田”{唐}{梁丘子}注:“上丹田在兩眉間﹐却入三寸之宫﹐即上元真一所居也。”

  • 上元丹田-汉语大词典

    上元丹田

    【1】道家谓人的头脑。《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腦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氣海也﹐亦名精門。”

  • 下丹田-汉语大词典

    下丹田

    【1】人体部位名。在脐下的叫下丹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或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

  • 再生丹-汉语大词典

    再生丹

    【1】中草药假苏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假苏》:“〔假蘇〕{賈丞相}稱爲再生丹﹐{許學士}謂有神聖功。”

  • 中丹田-汉语大词典

    中丹田

    【1】道教语。三丹田之一,在心窝部位。{晋}{葛洪}《抱朴子·地真》:“一有姓字服色……或在心下絳宫金闕中丹田也。”

  • 丸散膏丹-汉语大词典

    丸散膏丹

    【1】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 丸藥膏丹-汉语大词典

    丸藥膏丹

    【1】中药各种型剂的总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阮文達}{公}({阮元})撫{浙}時﹐剏設普濟堂……一施貧民瘧痢傷寒瘡癤時瘟丸藥膏丹。”

  • 丸丹-汉语大词典

    丸丹

    【1】圆粒状丹药。{南朝} {梁}{沈约}《酬华阳陶先生》诗:“若蒙丸丹贈﹐豈懼六龍奔。”

  • 丹-汉语大词典

    《廣韻》都寒切,平寒,端。【1】丹砂;朱砂。《书·禹贡》:“礪砥砮丹。”{孔颖达}疏:“丹者,丹砂。”《文选·左思<吴都赋>》:“赬丹明璣。”{李善}注:“丹,丹砂也。”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意林》卷四引{汉}{王逸}《正部》:“皎皎練絲,得藍則青,得丹則赤。”【2】指不同色泽的美石。《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白丹青丹。”{郭璞}注:“又有黑丹也。《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而黑丹出。’然則丹者别是采石名,亦猶黑白黄皆云丹也。”【3】红色。《仪礼·乡射礼》:“凡畫者丹質。”{郑玄}注:“丹淺於赤。”《艺文类聚》卷五八引{晋}{傅玄}《笔赋》:“嘉竹翠色,彤管含丹。”{宋}{蔡襄}《荔枝谱》七:“緑核頗類江緑,色丹而小。”【4】涂染成红色。《春秋·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汉}{扬雄}《解嘲》:“紆青拕紫,朱丹其轂。”《新唐书·房琯传》:“殺卒四萬,血丹野。”{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倘面無粉澤,而止丹其脣,非但紅色不顯,且能使面上之黑色變而爲紫。”{郭沫若}《黄山之歌》:“想見秋時楓葉丹,排空萬面樹紅旗。”【5】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南朝 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诗:“方驗《參同契》,金竈鍊神丹。”{明}{唐寅}《题画》诗:“腰間小榼藏何物,九轉芙蓉一顆丹。”【6】精炼的成药。{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四:“何敢自矜醫國手,藥方只販古時丹。”{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後世言藥石之精亦曰丹。”【7】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云笈七籤》卷六三:“丹者,南方之異名。”【8】喻赤忱。{明}{张居正}《答翰学陈玉垒》:“然於不穀惓惓許國之丹,則可謂獨觀其深矣。”【9】形容色彩绚丽。见“丹霄”。【10】通“[單]”。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宣和遗事》前集:“帝({隋煬帝})用{麻胡}爲帥,起天下百萬民夫,開一千丹八里{汴河}。”《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驸马传》:“拜了二十丹四拜,山呼萬歳兩三聲。”【11】姓。{晋}代有{丹木}。见《风俗通》。

  • 丹果-汉语大词典

    丹果

    【1】红色的果实。{宋}{陆游}《游山》诗:“丹果垂中庭﹐碧花蔓疏籬。”{宋}{孔平仲}《咏无核红柿》诗:“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元}{马祖常}《录囚太兴府公厅书事》诗:“寒泉汲露井﹐冰盤薦丹果。”

  • 丹貞-汉语大词典

    丹貞

    【1】忠贞。{明}{朱鼎}《玉镜台记·狱中寄书》:“昨見二位夫人﹐丹貞貫日﹐不勝忻羨。”

  • 丹渥-汉语大词典

    丹渥

    【1】深红色。{唐}{刘禹锡}《百花行》:“滿庭蕩魂魄﹐照廡成丹渥。”{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新篁緑沉桂丹渥﹐嶽立奇石蒼苔皴。”{五代}{徐夤}《尚书会仙亭咏蔷薇》诗:“丹渥不因輸繡段﹐錢圓誰把買花聲。”

  • 丹朱-汉语大词典

    丹朱

    【1】朱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履脱及地﹐化爲石燕﹐色紅于丹朱﹐内外瑩澈﹐若水精然。”{晋}{张华}《博物志》卷七:“燒鉛錫成胡粉﹐猶類也。燒丹朱成水銀﹐則不類。”【2】赤色,或指赤色颜料。《後汉书·东夷传·倭》:“並以丹朱坋身﹐如中國之用粉也。”《礼记·郊特牲》:“繡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禮也。”{孔颖达}疏:“丹朱﹐赤色。”{老舍}《骆驼祥子》九:“金碧的牌坊﹐丹朱的城门……都静悄悄的。”{清}{王王孙}《秋怀》诗:“惡少數羣丸赤白﹐好官平日轂丹朱。”【3】{尧}子名。《史记·五帝本纪》:“{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4】传说中的齿神名。{明}{孙瑴}《龙鱼河图》:“齒神名{丹朱}。”

  • 丹母-汉语大词典

    丹母

    【1】指炼丹的元母。{宋}{陆游}《杂书幽居事》诗:“爐常養丹母﹐手自斲桐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水银》〔发明〕引{甄权}曰:“水銀有大毒﹐朱砂中液也﹐乃還丹之元母。”{唐}{吕岩}《鄂渚悟道歌》:“丹砂一粒名千般﹐一中有一爲丹母。”

  • 丹地-汉语大词典

    丹地

    【1】染红地面。《晋书·王敦传》:“{漢武}雄略﹐亦惑{江充}讒佞邪説﹐至乃父子相屠﹐流血丹地。”【2】古代帝王宫殿中涂饰着红色的地面,因用以指朝廷。{南朝} {梁}{简文帝}《围城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造膝依丹地﹐承恩上赤墀。”《新唐书·李纲传》:“位五品﹐趨丹地。”

  • 丹旐-汉语大词典

    丹旐

    【1】犹丹旌。{唐}{韩愈}《祭郑夫人文》:“水浮陸走﹐丹旐翩然。”{明}{无名氏}《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兩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太宗}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設几筵﹐建丹旐門外右旁。”{南朝} {梁}{何逊}《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上。”

  • 丹鏤-汉语大词典

    丹鏤

    【1】以赤色涂在刻纹上。《三国志·吴志·贺齐传》:“{齊}性奢綺﹐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爲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鏤﹐青蓋絳襜。”

  • 丹鳳詔-汉语大词典

    丹鳳詔

    【1】{后赵}{石虎}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鳳詔”泛称帝王诏书。{五代}{徐夤}《献内翰杨侍郎》诗:“丹鳳詔成中使取﹐白龍香近聖君來。”{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诗:“望闕未承丹鳳詔﹐開門空對{楚}人家。”{清}{蒋士铨}《桂林霜·出抚》:“天上一封丹鳳詔﹐門前三丈碧油幢。”

  • 丹浦-汉语大词典

    丹浦

    【1】{丹水}之滨。《南史·梁元帝纪》:“指麾則{丹浦}不戰﹐顧眄則{阪泉}自蕩。”《文选·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丹浦}非樂戰﹐負重切君臨。”{李善}注:“《六韜》曰:‘{堯}與{有苗}戰於{丹水}之浦。’{高誘}《吕氏春秋》注曰:‘{丹水}在{南陽}。浦﹐崖也。’”{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塞{丹浦}之遥源﹐伐{黑林}之奥本。”

  • 丹侣-汉语大词典

    丹侣

    【1】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明}{何景明}《天坛沈道士观中》诗:“洞口逢丹侣﹐花間醉碧簫。”

  • 丹頰-汉语大词典

    丹頰

    【1】发红的脸颊。{唐}{许浑}《和李相国》诗:“霜合凝丹頰﹐風披斂素襟。”{宋}{陈师道}《次韵晁无斁冬衣见寄》:“覆杯不待回丹頰﹐危坐猶能作直身。”{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一折:“往常開懷常是笑呵呵﹐絳雲也似丹頰若頻婆。”

  • 丹實-汉语大词典

    丹實

    【1】赤诚的心。《宋书·徐湛之传》:“臣每懼異聞﹐皆略而不答﹐惟心無邪悖﹐故不稍以自嫌。慺慺丹實﹐具如此啓。”【2】红色的果实。{宋}{苏辙}《奉同子瞻荔支叹一首》:“青枝丹實須十株﹐丁寧附書老農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榴者瘤也﹐丹實垂垂如贅瘤也。”{南朝} {梁}{吴均}《步虚词》:“絳樹結丹實﹐紫霞流碧津。”

  • 丹翹-汉语大词典

    丹翹

    【1】诚心的企待。翘,翘企。{南朝} {梁}{江淹}《萧被尚书敦劝重让表》:“臣五寫丹翹﹐宜蒙凝炤。”

  • 丹淵-汉语大词典

    丹淵

    【1】传说中的水名。{三国} {魏}{阮籍}《采薪者歌》:“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淵}中。”{南朝} {梁}{江淹}《丹砂可学赋》:“乘綵 霞於{西海}﹐駟行雨於{丹淵}。”{清}{钱谦益}《曾湖浴日》诗:“浴日晴波漾六時﹐{丹淵}若木影參差。”【2】相传为{尧}子{丹朱}的封地。《汉书·律历志下》:“〔{唐帝}〕讓天下於{虞}﹐使子{朱}處於{丹淵}爲諸侯。”

  • 丹竈-汉语大词典

    丹竈

    【1】炼丹用的炉灶。{南朝} {梁}{江淹}《别赋》:“守丹竈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王甫}〕忽遇一道人﹐引至一處﹐過松下﹐有廢丹竈。”{清}{赵翼}《冲祐宫》诗:“丹竈錙銖火﹐茶經粟粒芽。”{郁达夫}《题画》诗之三:“爛爛猶餘丹竈氣﹐晩風吹作滿林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