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獄)是什么意思
出狱←→入狱 坐牢-反义词词典
出狱←→入狱 坐牢chūyù-rùyù zuòláo
【词性】:动
出狱:(犯人)离开监狱。
入狱:(犯人)被关进监狱。
坐牢:关进监狱里。
【例】 这个人真是贼性不改,刚出狱又去偷东西,现在又入狱坐牢了。
天堂←→地狱-反义词词典
天堂←→地狱tiāntáng-dìyù
【词性】:名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地狱: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折磨的地方。
【例】 凯旋门不一定就是天堂之门,也可能是地狱之门。迈进凯旋门之后的英雄,常在彩色缤纷的鲜花风暴中迷路,通往黑暗的鬼门。(刘再复:《新季的雨丝》)
监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监狱jiān yù
【释义】:
监禁犯人的处所。犯人的内涵和判决,各个时代差异很大。其异名多与监狱的构造、特点、管辖范围和某些传说有关。
岸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岸狱àn yù
【释义】:
亦作“犴狱”。岸,通“犴”。即狴犴(bìán)为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旧时绘于狱门上,故代称监狱。《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朱熹集传:“岸,亦狱也。《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庭曰狱。”唐·柳宗元《吊屈原文》:“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宋·杨万里《与张严州敬夫书》:“某初至,见岸狱充盈,而府库虚耗自若也。”
厂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厂狱chǎng yù
【释义】:
指明代东厂、西厂所设的牢狱。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牢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牢狱láo yù
【释义】:
监狱。《汉书·肖望之传》:“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
狱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狱犴yù àn
【释义】:
监狱。《荀子·宥》:“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幽隐远方,折手知足,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
狱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狱户yù hù
【释义】:
监狱,狱门。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重蒙陛下恺悌之宥,回霜收电,使不陨越,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地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地狱dìyù
某些宗教指人死以后灵魂受苦的地方——天堂(旧社会是富人的~,穷人的地狱)、人间(在~与地狱的分界线上,他微笑着与死神周旋。)
监狱 牢狱 监牢 牢房 狱 囹圄(囹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监狱 牢狱 监牢 牢房 狱 囹圄(囹圄)
监狱jiānyù 牢狱láoyù 监牢jiānláo 牢房láofáng 狱yù 囹圄(囹圄)língyǔ
名词。指囚禁犯人的处所。
“监狱”强调处所对犯人起监禁作用的性质;一般用于正式场合,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为法律、法学论著和司法机关所采用。例如:“周总理多次指明新疆监狱的同志没有问题,也被置之不理”(《人民日报》,1979.3.8);“人民检察院对……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牢狱”“监牢”“牢房”都强调所指的处所有把犯人严密困住、使不能越出的性质。“牢狱”多用于囚禁重要死囚的处所,意思较重;有书面语色彩,多见于较早的白话作品。例如:“墙上开着很大的窗洞,墨黑的铁板窗紧闭,使人想起监禁死囚的牢狱”(《叶圣陶文集》,第一卷);“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郁达夫:《故都的秋》);“牢狱的高墙并不能隔断人们和丹尼斯同志的联系”(《散文特写选》,1953.9-1955.12)。“监牢”突出了监禁所的性质,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例如:“举目看看这插翅难飞去的监牢,一片黑暗,连一丝光亮也没有”(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瑞贞,你说的对,这是监牢”(《曹禺选集》)。“牢房”含有“监禁犯人的房子”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我在牢房里见到过你爸爸,他很坚强”;“牢房和镣铐又怎么能禁锢住一个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人民日报》,1979.3.18);“时间已是下午,男牢房的同志开始轮流‘放风’”(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仓夷这时候在哪里呢?是在黑暗的牢房里?正在那里沉思?”(《散文特写选》,1949-1979,第一卷)。
“狱”和“监狱”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书面语(出现在“出”之后时,可用于口语),有书面语色彩;多同单音动词“入”“出”“下”“越”及单音方位词“中”搭配组合。例如:“老主任抗战前曾两次入狱”;“解缙下狱后,于永乐十三年被灌醉,埋积雪中死”(《茅盾评论文集》,下卷);“虽然父亲被救出狱,但因在狱中惊忧成疾,不久便死去了”(曲波:《林海雪原》)。
“囹圄”是文言词,比较典雅,有庄重的态度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常同“身陷”或“陷身”组合。例如:“军长叶挺……此次奉令北移,突破亲日派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身陷囹圄志不移”(《光明日报》,1979.4.6);“他就仿佛在长夜里看到了光明,囹圄中瞥见了大道,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同上报,1979.4.5)。
天堂 地狱-反义词应用词典
天堂 地狱
天堂 tiāntáng 地狱 dìyù
【天堂】名词。佛教、基督教等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例句〕
1.爷爷常常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简直是生活在天堂。
2.我们要把家乡建设成人间天堂。
3.这里自然资源丰饶,是鸟的天堂。
【地狱】名词,地下世界。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比喻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
〔例句〕
1.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地狱里。
2.中国人民砸碎镣铐,冲出地狱,翻身做了主人。
〔应用例句〕
1.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教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2.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死狱-古文观止词典
死狱sǐ yù
死罪案子。狱,案子(1)。《泷冈阡表》: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这是死罪案子,我想给罪犯寻找生路,找不到啊。
狱-古文观止词典
狱yù
【词性】:名词
一、监狱,监牢(7)。《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阳乃从狱中上书曰。——邹阳就在监狱中上书说。《杨恽报孙会宗书》:妻子满狱。——妻子儿女全关进了监牢。《徐文长传》: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结果因为怀疑误杀了他的续娶妻子,关进监狱被判处死刑。
二、官司,诉讼案件(14)。《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清断明,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去处理。《驳复仇议》: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凡有审断这类案件的,不应再照以前的建议办理。《泷冈阡表》: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这是一件死罪案子,我想给他寻找一线生机,可是找不到啊。
狱吏-古文观止词典
狱吏yù lì
【词性】:名词
管理监牢的官吏(2)。《报任安书》: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看见狱吏就头撞着地,看见狱卒就心惊胆战。《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所以狱吏专干刻薄的事情,残酷地陷害没完没了。
狱讼-古文观止词典
狱讼yù sòng
【词性】:名词
诉讼案件(2)。《喜雨亭记》: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如果收不到麦子又收不到稻子,就会接连发生灾荒,诉讼的案件就会多起来,而且盗贼也会猖獗起来。《超然台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遍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刚到这里的时候,连年没有收成,盗贼遍野,诉讼的案件多得不得了,而且厨房里空荡荡地,每天只能吃些杞菊之类的东西。
折狱-古文观止词典
折狱zhé yù
判决诉讼案件(1)。《北山移文》:每纷纶于折狱。——常常在判案中忙忙碌碌。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古文观止词典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邹阳(约前206-前129年),汉初齐人。曾为吴王门客。吴王谋反,邹阳上书劝告,吴王不听。邹阳遂投梁孝王门下。后因羊胜进谗下狱,邹阳上书申诉辩白,孝王悟,尊为上客。
本文即邹阳入狱后写给梁孝王的信。信中列举了大量历史故事来表白自己是忠而见疑,贤而受谤,反复申述人主应去骄傲之心,不可偏信谗言。据事引典,铺陈排比,设喻巧妙,辨析有力。这种妙用辞令的特点,颇有战国辩士的遗风。
【原文】:
邹阳从梁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熟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只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
【释义】:
地狱:宗教所说人死后灵魂受惩罚的地方,与“天堂”相对;变相:变化了的外形、样子。不到地狱走一趟,就不知道饿鬼在那里的变相。比喻不打入内部,就无法知道内情。《冷眼观》一一:我自家也要想探听他们翻戏党的内容,存了个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的思想,于是拿定主意,放心大胆的前去。
财神进了狱神庙,牢头禁子五阎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财神进了狱神庙,牢头禁子五阎君
【释义】:
财神:喻财主,有钱人;五阎君:阎罗王在十殿阎王中排名第五,故称五阎王或五殿阎王。谓财主一旦身陷囹圄,牢头、禁子都会像阎罗王一样来威逼诈钱。《歧路灯》六四:将管九收监。这管九富厚之家,人了囹圄,真正是财神进了狱神庙,牢头禁子五阎君。
打在十八层地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在十八层地狱
【释义】:
地狱:佛教所说的“恶道”之一。十八层地狱:指地狱的最下层、最深处。比喻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指陷入最深重的苦难之中,没有出头之日。《通天乐》七:“魇魅法”,予不知起初出自何人传授,予又不知昔人作此害人之法,抑有何益?始作俑者,致令流毒无尽。自当打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超升。
⊙打落十八层阿鼻地狱
《新中国未来记》三:外患既已恁般凶横,内力又是这样腐败,我中国前途,岂不是打落十八层阿鼻地狱,永远没有出头日子吗?
鬼门关上无花采,地狱门中酒市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鬼门关上无花采,地狱门中酒市稀
【释义】:
意谓人死之后酒、色无处寻觅,生时当及时行乐。《争春园》二五:岂不闻逢着好花采几朵,逢着好酒饮几杯,常言道鬼门关上无花采,地狱门中酒市稀。古人说得好,保得一时,保不得一世,且吃他个酩酊,随我怎样。
国有国法,官有官体,狱有狱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有国法,官有官体,狱有狱例
【释义】:
指国家官署、牢狱各有法律或规矩、条例,均必须遵守。《好逑传》一四:贤契热肠直性,虽未为不是,但国有国法,官有官体,狱有狱例,自难一味鲁莽而行。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
【释义】:
菩提心:梵语,指利他的求道之心。意谓做官的人如果知道坐牢的苦楚,就会发慈悲,多做好事,有益世人,以免人入狱受苦。《西湖二集》三〇:若不是真正人命强盗,断不可轻下在牢狱之中,使他受无穷的苦楚。常言道“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那牢头狱卒就是牛头马面一般凶狠,谁管你生死?只是有钱者生,无钱者死。
善者升天堂,恶者入地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善者升天堂,恶者入地狱
【释义】:
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意即做善事有好报,做恶事有恶惩。《林兰香》三九:康夫人道:“俗说人死善者升天堂,恶者入地狱,果然真么?”
世上三般最难事,教书管狱与当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世上三般最难事,教书管狱与当家
【释义】:
指教书先生、监狱牢头和当家人是世上三件最难的事。《绘芳录》六五:此时接了这当家差使,不要三月五月,包管他即有了怨声。饶不着太太那样圣明人,犹有背后议论。时语说得好,世上三般最难事,教书管狱与当家。我说太太弄坏了他,并非别事,可惜他数年的美名,要因这当家上开除去了。
天堂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堂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
【释义】:
意谓放着大好的生路不走,却偏要自寻死路。骂人自己找死。《济公全传》七二:华云龙说:“你这老匹夫!真是放着天堂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
《济公全传》八八:你这三个小辈,还敢跟二太爷动手。你们就这样能为,也敢称英雄。今天这是你三个人,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休怨二太爷意狠心毒,结果你等的性命。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永庆升平前传》二一:好伊哩布!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天堂有路你不去,地狱无门闯进来
《小五义》七五:太爷将要折辩,僧人一阵狂笑,又说:“我不去找你,你自来找我。分明是‘天堂有路你不去,地狱无门闯进来’。”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走进来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一四:驸马惊醒请问:“大声小叫何事?”被贼一掌打来:“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走进来,好把金艮送上,免死刀头之鬼。”
⊙天堂有路多不走,地狱无门却要来
《海公大红袍全传》四八:这明明是来窥伺我家消息。好呀,你却不知老子的厉害。到这里来,是个自来送死的了。正是:天堂有路多不走,地狱无门却要来!
⊙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
《济公全传》二〇一:不用你,他们几个是放着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这也是自来找死。
狱不通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狱不通风
【释义】:
意谓监狱官衙和外界不能通气往来。《水浒全传》四九:这妇人是甚么人?敢进牢里来送饭?自古狱不通风。又,六九:这是该死的歹人!狱不通风,谁放你来送饭?即忙出去,饶你两棍!
⊙牢狱不通风
《欢喜冤家》三:众人道:“牢狱不通风,不可放声。”
⊙事不通风
《喻世明言》一五:果然是事不通风,端的令人丧胆。
狱主初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狱主初招
【释义】:
狱:官司。指断狱判案,重视案犯第一次所招供词。《醉醒石》一二:可怜这韦太监,也只为人所误。那干人到法司,常言狱主初招,司官也只就卫招,加些审语呈堂。
下地狱-汉语惯用语辞典
下地狱xià dì yù
比喻过暗无天日的生活。韩静霆《大出殡》“金凤登高了,他却从此下地狱了。”
阿鼻地狱-汉语惯用语辞典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佛教八大地狱之一。喻指苦难深重的地方。《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七日之间,母身将死,堕阿鼻地狱,受无间之余殃。”明徐复祚《投梭记》“若是王导知情的,永堕阿鼻地狱。”柯灵《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八国联军铁蹄下的故都,烧杀淫掠,如阿鼻地狱,尽人皆知。”
活地狱-汉语惯用语辞典
活地狱huó dì yù
比喻悲惨残酷的世界。也指地狱般的世间苦难。宋龚颐正《续释常谈》“五代南汉主设镬汤铁床刳剔等刑,谓之活地狱。”元王实甫《西厢记》“受了些活地狱,下了些死工夫。”杨朔《海市》“要不闹革命,就是真正神仙住的地方,也会变成活地狱。”
十八层地狱-汉语惯用语辞典
十八层地狱shí bā céng dì yù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趋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①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冯增敏《红色娘子军》“妇女要从十八层地狱里解放出来。”②比喻最低的等级。聂绀弩《谈杂文》“把某些体裁抬到三十三天,某些体裁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完全是形式主义的偏见。”
阿鼻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阿鼻地狱
简称“阿鼻”,梵语avīei的音译,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的意思,故“阿鼻地狱”又称“无间地狱”,佛教中所说八大地狱中的第八地狱,在诸地狱中为受苦最重者,在世间作恶最重的人,死后当堕阿鼻地狱,无间断地承受种种苦刑。《成实论》卷十:“若增长无明究竟,必堕阿鼻地狱。”又《敦煌变文集·目莲缘起》:“慈母作咒,冥道早知,七日之间,母身将死,堕阿鼻地狱,受无间之余殃。”又同上:“慈父已生于天上,终朝快乐逍遥,母身堕在阿鼻,日日唯知受苦。”
八大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八大地狱
即八热地狱。佛教指八寒地狱及十六小地狱之外,尚有八热地狱,称为八大地狱。包括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个。这些地狱中充满热气,灼人肌肤,透入骨髓,入地狱者苦不堪言。《出曜经》卷十:“如此之类,堕八大地狱,入十六鬲子。”《佛本行经》卷六:“有八大地狱,狱有十六城。”
拔舌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拔舌地狱
佛教所说的诸地狱之一。凡是生前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妄论他人是非的人,死后都要堕入拔舌地狱,被鬼役们将舌头拔出来,用钉子钉住,使其受苦,以表示对生前恶业的惩戒。《法苑珠林》卷八十七:“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离乱,死即当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又《五灯会元·卷十九·保宁仁勇禅师》:“上堂,侍者烧香罢,师指侍者曰:‘侍者已为诸人说法了也。’上堂:‘看看,山僧入拔舌地狱去也!’以手拽舌云:‘阿哪阿哪!’”现代汉语承佛家用法,作警戒语用。梁启超《新罗马》第三出扪虱谈虎客批注:“吾独怪作者锦心绣口,尔雅温文,何苦造此口孽,不畏拔舌地狱留卿一席耶?
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地狱
梵语Nayaka的意译,为“苦的世界”。地狱处于地下,有八寒、八热等名目,“寒”、“热”之外有“无间”、“孤独”等名目,有十八所之多,故俗称“十八层地狱”。迷信说人们生前造恶业死后报应的场所。《释氏要览》卷中:“《立世论》云:梵音泥犁耶,此云无喜乐。《昆婆沙论》云:泥梨迦,秦言无去处。《大昆婆沙论》云:捺洛迦,此云不可乐……今称地狱者。地,底也,下也,谓万物之中最在底下也。狱,局也,谓拘局不得自在故。《三法度人经》云:地狱有三种,一热有十八所,二寒有十八所,三边又名轻系,又名孤独。”
十八层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十八层地狱
又作“十八重地狱”“十八地狱”。“地狱”是佛家“六道轮回”中的概念,指今生极端作恶的人死后轮回到来生时遭受苦难折磨的地方,是前生作恶的报应。这种受苦难折磨的地方有十八处,因作恶的程度的不同所遭受苦难程度也不同,受苦的方式有十八种,一种比一种深重,分为十八层。据《地狱经》记载,十八层地狱是:一泥犁、二刀山、三沸沙、四沸屎、五黑身、六火车、七镬汤(开水锅)、八铁床、九
山、十寒冰、十一剥皮、十二畜生、十三刀兵、十四铁磨、十五冰地狱、十六铁笧、十七蛆虫、十八烊铜。《梁书·诸夷传·扶南国》:“胡人刘萨河遇疾暴亡……经十日更苏。说云:‘有两吏见录,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层地狱,随报轻重,受诸楚毒。’”现代汉语承佛家用法,产生两种比喻义:①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或遭遇。冯增敏《红色娘子军》:“妇女要从十八层地狱里解放出来。”②比喻受到压制而被置于被人遗弃的最底层。聂绀弩《谈杂文》:“把某些体裁抬到三十三天,某些体裁打入十八层地狱,完全是形式主义的偏见。”
天堂地狱-佛源语词词典
天堂地狱
人死后灵魂所居住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天堂,善人死后所居,无限美好快乐;地狱,恶人死后的去处,要遭受各种酷刑的折磨。唐·慧能《坛经》:“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天堂”与“地狱”经常相对提出,如“上天堂”、“下地狱”,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许多宗教中流传,不惟佛家独具。
狱-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狱yù
①争讼,打官司。《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速:招致。)《国语·周语中》:“君臣皆~,父子将~,是无上下也。”②讼案,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方苞《狱中杂记》:“凡死刑~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③监狱。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妻子满~。”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谓~中语乃亲得之于左公云。”
【狱辞】①供词。《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既见绛侯~,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特节赦绛侯。”②判决书。方苞《狱中杂记》:“~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狱吏】管理监狱的官员。司马迁《报任安书》:“当此之时,见~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撞。)
【狱讼】①讼案。《吕氏春秋·孟秋》:“决~,必正平。”方苞《狱中杂记》:“迩年~,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②争讼,打官司。《史记·五帝本纪》:“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者不之丹朱而之舜。”(之:到……去。)
下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地狱xià dì yù
【释义】:
比喻过暗无天日的生活。韩静霆《大出殡》:“金凤登高了,他却从此下地狱了。”
下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狱xià yù
【释义】:
关进牢狱。许地山《人非人》:“她有一位同志…幸而被捕下狱,坐了三年监,出来,北伐已经成功了。”
十八层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十八层地狱shí bā céng dì yù
【释义】:
①佛家指极恶众生死后趋赴受苦的地方,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川剧《柳荫记》:“梁兄!虽然空做阳台梦,就是那十八层地狱我也要紧跟从。”②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刘建安《白莲湖》:“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九五七年的夏季,他对人的观点却使他堕入了十八层地狱。”③比喻最低的等级。聂绀弩《谈杂文》:“把某些体裁抬到三十三天,某些体裁打入十八层地狱,完全是形式主义的偏见。”
人间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间地狱rén jiān dì yù
【释义】:
指人间极黑暗痛苦的地方。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像人间地狱。”
入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入狱rù yù
【释义】:
被拘捕,关进监狱。鲁迅《写于深夜里》:“然而,入狱的原因,直到我出来之后才查明白。”
党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党狱dǎng yù
【释义】:
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鲁迅《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宋曾以道学替金元治心,明曾以党狱替满清箝口。”也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邹鲁《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袁军失败,袁世凯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冤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冤狱yuān yù
【释义】:
冤屈的案件。张书绅《正气歌》:“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冤狱遍中国,冤案堆如山。”
讼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讼狱sòng yù
【释义】:
诉讼。徐特立《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讼狱不平,对于政治是很有影响的。”
谳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谳狱yàn yù
【释义】:
审理诉讼;审问案情。严复《救亡决论》:“谳狱无术,不由公听,专事毒刑榜笞。”
出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狱chū yù
【释义】:
脱离监狱。许地山《解放者》:“契默问她出狱的因由,她说是与一群狱卒串通,在天快亮的时候,私自放她逃走。”
阿鼻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释义】:
即阿鼻。柯灵《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八国联军铁蹄下的故都,烧杀淫掠,如阿鼻地狱,尽人皆知。”
劫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劫狱jié yù
【释义】:
从监狱里把被拘押的人抢出来。任光椿《戊戌喋血记》:“他尽量回忆昨晚劫狱的情景,那是多么紧张而又危险呵!”
反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狱fǎn yù
【释义】:
越狱;在狱内反抗。鲁迅《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地狱dì yù
【释义】:
①梵文Naraka的意译,意为“苦的世界”。处于地下,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目。古印度传说人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堕入地狱,受种种苦。佛教也采用此说。茹志鹃《失去的夜》:“也宝睁大了眼,她怕,她觉得恐怖,她想起人们常说的十八层地狱,其中有一层是上刀山下油锅。”②与天堂相对,基督教对希伯来文shê’ōl的转意译称。犹太教经典中原意为“阴间”,仅指死者灵魂的去处,并不涉及赏罚问题;后为基督教人转其意而用之,指不信仰耶稣基督的人灵魂于末日审判后受永刑的地方。③比喻险恶悲惨的境地。冯雪峰《上饶集中营》:“这是暗无天日的活地狱!”
坐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坐狱zuò yù
【释义】:
入狱;坐牢。孙犁《白洋淀纪事》:“你们村里就有过两位坐狱被杀的共产党员。”
探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探狱tàn yù
【释义】:
探监。洪深《歌女红牡丹》:“红牡丹探狱,始得其详。”
大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狱dà yù
【释义】:
①重大的案件。多指牵涉面广而处罚严厉者。鲁迅《买〈小学大全〉记》:“这一回的文字狱,只绞杀了一个人,比起别的案子来,决不能算是大狱。”②大牢,监狱。贺敬之等《白毛女》:“他俩把穆仁智打了,大锁叫抓起坐了大狱,大春跑了。”
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狱yù獄
【释义】:
①监狱。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②罪;罪案。如:平反冤狱;文字狱。
狱规-现代汉语大词典
狱规yù guī
【释义】:
监狱中要囚犯遵守的规定。高云览《小城春秋》:“这是狱规!没有裤带,吊死鬼就不会来找你。”
狱卒-现代汉语大词典
狱卒yù zú
【释义】:
旧时在监狱里看管囚犯的差役。周立波《麻雀》:“记得一年多以前,上海革命互济会用了许多钱设法买通了狱卒,带了一封慰劳信进来。”
狱室-现代汉语大词典
狱室yù shì
【释义】:
牢房。鲁迅《致黎烈文》:“我的生活,一面是不能动弹,好像软禁在狱室里,一面又琐事却多得很。”
活地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活地狱huó dì yù
【释义】:
比喻悲惨残酷的世界。杨朔《海市》:“要不闹革命,就是真正神仙住的地方,也会变成活地狱。”
系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系狱xì yù
【释义】:
指囚禁在牢狱。邹鲁《张家口举义》:“同志被逮者数十人,李飞仙、秦宗周等六人与高志清于九日同时就义,余均系狱。”
牢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牢狱láo yù
【释义】:
监狱。也比喻限制、束缚人的地方。叶圣陶《倪焕之》:“四角方方的教室不再是生趣索然的牢狱。”
断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断狱duàn yù
【释义】:
审理案件。如:断狱公正。
文字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字狱wén zì yù
【释义】:
旧时指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诗文、著作中断章摘句、罗织罪名而兴起的冤狱。鲁迅《马上支日记》:“中国从古到今有多少文字狱;历来‘流言’的制造散布法和效验等等…可以研究的新方面实在多。”
火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狱huǒ yù
【释义】:
烈火炽盛的地狱。比喻极热处。郭沫若《苏联纪行》:“因系高飞,颇觉寒冷,但等飞机一下地,顿如入了火狱。”
炼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炼狱liàn yù
【释义】:
天主教教义中人死后暂时受苦的地方。该教称善人死后升天堂享永福,恶人死后下地狱受永罚;但如善人生前罪愆没有赎尽,死后升天堂前须在炼狱中暂时受罚,至罪愆炼尽时为止。郁达夫《迟桂花》:“两人所过的,都是些在炼狱里似的沉闷的日子。”也用以比喻险恶的境遇或经受锻炼的环境。郭沫若《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全世界在战争的炼狱里面,为民主精神的兴废正作着生死的斗争。”罗广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老许从息烽到白公馆,经历炼狱十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画地为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画地为狱huà dì wéi yù
【释义】:
同“画地为牢”。语出《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关于题材问题,一时曾相当狭隘,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这样的见解,以为必须直接采自抗战的现实,这可以说是画地为狱。”
监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监狱jiān yù
【释义】:
监押犯人的处所。羽山等《东风化雨》:“从‘特刑庭’监狱出来的王少堂和马仲伯,被孙敬煊请到蜀腴川菜馆吃压惊酒。”
铁狱铜笼-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狱铜笼tiě yù tóng lóng
【释义】:
形容密闭森严的监牢。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有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越狱-现代汉语大词典
越狱yuè yù
【释义】:
指在押人犯从监狱里逃出。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所用材料来源一览》:“最后九人死刑减为二人死刑,而此二人越狱在逃。”
狱-汉语大词典
狱
“[獄]”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