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仞(九仞)是什么意思
九仞-古语词今用词典
九仞jiǔrèn
仞:长度单位。具体长度,古时说法不一,依《书经》孔安国传为八尺,九仞,当为七十二尺,言其高。周武王灭商以后,修身慎行,以德治天下,故天下归顺。由于开辟交通,打通了与邻近各民族国家的道路,各国均以其名贵特产来献。西方旅国献来大犬。太保召公顾及江山社稷的安危,怕君王玩物丧志,因劝谏武王当以国家安危为重,不能太看重远方送来的珍宝异物。君王应当早晚勤奋,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倘若不如此,就会损害君王的形象,终损大德,抹去以前的一切功绩。这就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积很高很高的山,最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将它堆上去),前功尽弃。君王如若能注意到这些,那么,周朝天下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而周朝的王位也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了,(《尚书·旅羹》)后引申为:高峻。
今沿用引申义。
郭沫若《沸羹集·谢陈代新》三:“研究没有到家最好不要说话。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陈毅《“七七”五周年感怀》:“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用委婉语词典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意为虽然已把山堆得很高了,但因为只差一筐土,仍没有完成。语出《尚书·旅羹》。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释义】:
仞:古代长度单位,历代不一,七尺或八尺不等。篑:盛土的筐子。筑九仞高的土山,只差最后一筐土而未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因只差最后一点人力或物力而未能成功。□语见《书·旅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八〇:元帅道:“为山九仞,岂可功亏一篑?”即时传令水陆安营,不可造次。《荡寇志》一二二:吴用的病,正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骤然失却良医,莫能措手,不免也请那班过先生之流来酌议方药。《儿女英雄传》三五:大约也因他那浮浪轻薄上,就把个榜上初填第一名暗暗的断送了个无踪无影!此时真落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止,吾止也”了。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现代汉语大词典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wéi shān jiǔ rèn gōng kuī yī kuì
【释义】: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意是堆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用于比喻功败垂成,含有惋惜之意。黎汝清《万山红遍》:“郝大成尚未捕获,现在放弃追剿,未免落个‘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啊!”
九仞-现代汉语大词典
九仞jiǔ rèn
【释义】: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郭沫若《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九仞-汉语大词典
九仞
亦作“[九軔]”【1】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唐}{黄滔}《景阳井赋》:“没地無慙﹐顧九仞之深可匿。”{宋}{叶適}《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诗:“何當深九仞﹐更與崇四尺。”《书·旅獒》:“爲山九仞﹐功虧一簣。”{孔}传:“八尺曰仞。”{陆德明}释文:“七尺曰仞﹐一云八尺曰仞。”《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赵岐}注:“軔﹐八尺也。”{郭沫若}《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九仞一簣-汉语大词典
九仞一簣
【1】“为山九仞,功亏一簣”的略语。喻功败垂成。{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九仞一簣﹐殿下寧不自愛乎?”
爲山九仞﹐功虧一簣-汉语大词典
爲山九仞﹐功虧一簣
【1】比喻功败垂成。《书·旅獒》:“爲山九仞﹐功虧一簣。”{孔}传:“八尺曰仞。喻向成也。未成一簣﹐猶不爲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